作为明末重臣,后世更多地关注张延登在明朝中后期政局中的作为,却忽视了他在医学上的积累与成就。
张延登,字济美,号华东,别号小黄山居士,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生于邹平西张氏(在今邹平市)。张氏历代重视耕读,自五世起即以文立世。如五世张松中拔贡,任祁县知县并参与创修最早版的《邹平县志》。七世张一元于隆庆五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常寺通政司、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并巡抚河南,开张氏官场显赫先声;张一亨为了能让兄长安心读书,自己“舍业力田,以养父母”,并经商“致累千金”。张一亨为张延登的生父,张延登出生21天后生母李氏去世,李氏临终前将襁褓中的张延登托付给张一元夫人刘氏抚养,且因张一元无嗣,遂由张延登兼祧奉祀。
张延登未及而立便中进士,任内黄县知县,主政一方。在内黄县任上,他兴利除害,为县里积攒了六千担粮食,曾帮助相邻的地区应对饥荒。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功绩建生祠祭奠,此后内黄县百姓每遇难以决断之事,总去此祠祈签。张延登后又任河南上蔡知县。因其父张一元担任河南巡抚时政声极佳,当地百姓听闻其子来任知县都远道相迎。他也不负众望,到任后即力除弊政,率部围剿盗匪,设立赈济灾民的粥厂,甚至自己拿出俸禄资助贫困的读书人,颇得士民好评。
此后,张延登任礼部主事,随后晋升为兵科给事中。其间,他连续上《补言官选阁臣疏》《澄清四议饬吏治疏》《分封宜速括地太严疏》等,力陈弊政,正直敢言之声誉满朝廷。张延登曾担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和会试分考官,为国选材。天启年间,张延登任浙江巡抚,因功加领兵部侍郎衔。在明末党争中,张延登受诬陷,不得不辞官避嫌。1639年,皇帝起用他任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后署理南京刑部尚书。张延登去世后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定”。
笔者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将这位明末重臣波澜壮阔的一生介绍详备,好在这位传奇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追寻的线索。大家可以去读一读《聊斋志异》里关于他的传说;可以去上海市博物馆看一看明代崔子忠以张延登为主角所作绢本设色画《长白仙踪图》;可以去故宫博物院寻觅乾隆皇帝钟爱的“多福砚”,那就是张延登在游泰山时得石而制;可以去邹平的兔柴、药圃等张延登所建园林陈迹里参观,那可是大书法家董其昌流连忘返的地方;可以在张延登后人的文作中探寻这位历史名士的踪迹,他的孙子可是清代隐逸派山水诗人张实居,张延登的孙女婿可是文坛领袖王士祯。
笔者下面介绍这位历史名士在医学上的积累与贡献。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大多涉猎岐黄之术,大家族出身的张延登自然对医学很是留心。他家中原有单方集两册,并且随身携带,家人或朋友得病,他就在这单方集中寻找对症方药,“按方治疗,往往得效”。他仕途显达数十年,游历多省,自然识人无数,“每遇名医,必令加增,三十年余,经数十医加方”。他巡抚浙江时,专请杭州名医校阅,请其删繁就简,取葛洪《肘后备急方》之意,将此书命名为《悬袖便方》,寓意为随身便携,即查现用。
此书共分四卷,分二十三门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载方千余首,多为屡试屡效的验方,并非拘泥古方的推演之作,方中所择药物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其“简”,指药味精炼不杂,张氏感慨于“古之上医,病与脉值,惟用一物攻之”,深切体悟单方之妙用,故此书中之方“过于六味之外者不载”。其“便”,指药物易于取得,制法简单。方中所选之药,即使在“穷乡僻邑,急遽仓卒之时易便寻觅”。如书中载治中暑病,“干净地上掘一坑,用新汲水入坑内,搅浑,候清,连饮三五盏”,此外制备方法过于复杂的“悍毒之剂”亦不载。其“验”,指书中所载之方俱为实践得验而来,并非空谈演绎。张延登在凡例中指出,所载之方必“出其平日屡经效验,百发百中者,未经试验不载”。其“廉”,指方中所选药物甚为寻常便宜,“药味奇,名罕见,难辨真伪,价高不易得者,不载”。张氏更怀好生之德,“方内有用鸡犬、猫兔、鼠雀、蜘蛛、虾蟆等伤生为剂者,不载”。除方药的功用,书中详细介绍了病时的饮食宜忌,强调寻常生活中保养健康的重要性,这无疑是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