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吴重憙与袁世凯的师生交谊
任连炬
  出身于山东海丰(今无棣县)名门的吴重憙,在任河南陈州知府时,曾任袁世凯的授业师。袁世凯飞黄腾达后,没有忘记师恩,多次向朝廷举荐吴重憙担任要职。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后,吴重憙力拒袁世凯的出山邀请,一心专门整理文献。袁世凯复辟帝制,吴重憙力劝未果,遂与之断绝一切往来。
  辛亥革命后,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极想招揽一批晚清旧臣、各界名流,一则让这些高人出谋划策,襄助自己一展宏图大略,在短时间内开创令人刮目的新天地;二则让各方名家名流充当门面,以佐证自己爱才如命、从谏如流,天下俊才皆为我所用。
  在他罗列的名单中,有一位是他的良师益友——山东海丰(今山东无棣)吴重憙。他在给吴重憙的亲笔信中,言语诚恳,情真意切,非常希望其出任新政府要职。袁世凯之所以这么做,应还另有两个原因:一是感念吴重憙当年授业、提携和知遇之恩;二是吴重憙出身名门,人品贵重,交游广泛,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影响力。
  吴重憙(1838年—1918年),字仲饴,号石莲,晚清匡时兴业救国名臣。海丰吴氏作为清代一方望族著称齐鲁,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自清顺治至宣统,十朝皆列科名,九世累遗典籍;掇英撷秀科甲如林,名宦贤卿方伯联第,素有“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重憙的太高祖吴绍诗曾是乾隆时期礼部、刑部尚书。高祖吴坛是清代著名的律法大家、江苏巡抚加二级。父亲吴式芬是著名金石学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三级,诰授“光禄大夫”。
  吴重憙同治元年(1862年)中举,授职工部。他竭诚秉公,政简而事治,擢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外放河南陈州知府。在陈州任内,吴重憙以振兴文化教育为先务,修缮圣庙,建崇经义塾,又兼为官清正,慎于理案判狱,在民众中赢得良好口碑。
  在陈州任上,喜好交游的吴重憙结识了项城举人、军功显赫、颇具清名的袁保庆。此时袁保庆因膝下无子,过继兄长袁保中四子袁世凯为嗣。袁保庆常年为官在外,也曾带袁世凯宦游南北,但公务繁忙,无暇顾及嗣子学业,袁世凯两次府试均名落孙山。袁氏一族分家后,袁世凯移居陈州城。于是,袁保庆委托吴重憙为嗣子授以学业。吴重憙难却好友重托,对袁世凯严加管教,循循善诱,袁世凯学业由此有了很大进步。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自幼头脑灵活,顽皮成性,但家产丰饶,又慷慨好施,投靠他门下的寒士多如过江之鲫。光绪二年(1876年),袁世凯在陈州闲居期间,依靠丰厚的家资,或饮酒,或驰马,还创办了“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两个文社,自任主管,免费为文雅客士供给食用,过起了诗酒文人的生活。
  吴重憙对袁世凯能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很是赏识,在他的教育帮助下,袁世凯以荫生身份进府学读书。他们时常在一起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感情日厚。后在河南乡试中,河南学政翟鸿禨为报复吴重憙,取消了项城第一名袁世凯的科场录取资格。袁世凯落第之后,曾一度自暴自弃,不务正业,后在吴重憙的训导下,通过家族关系加入曾国藩的“庆字营”(即后来李鸿章的淮军)。
  袁世凯对吴重憙是非常钦服的,不仅是因为老师知识广博,还有为官一方的修为。
  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州一带黄河决口,大水漫溢至陈州府数十里,吴重憙调集民工备砂石木料,亲临现场督修堤坝捍御,设粥厂救活灾民无算。荥泽保和寨等处大堤出现险情,他站立泥淖中,冒雨指挥抢护,经两昼夜加固了堤坝当地百姓传为佳话。因政绩显、民声佳,吴重憙迁开封知府。到任后,他寝食俱废,审结全省重案,断狱无枉无纵,声名鹊起,因功升江南江安粮道。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避难西安。吴重憙奉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命,赴西安进献江西地方特产,受到慈禧太后青睐,擢江宁布政使。翌年,吴重憙迁直隶布政使。一些同僚说这与袁世凯的举荐有一定干系。
  袁世凯从军后,屡建军功,官职一路飙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6月实授。袁世凯上任甫始,急欲在各方面有所建树。他在使用人才方面,也没忘记自己的老师吴重憙。是年9月-11月,袁世凯回籍葬母,特委吴重憙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廷以军国大事为要,夺情命袁世凯回京。12月,命袁世凯为督办电政大臣。
  此时,袁世凯自然又想到了老师。尽管二人谊属师生,但职位上却大有高低。吴重憙时任直隶布政使(从二品),而袁世凯是一品大员,更是朝廷的大红人。因“庚子之变”时,他与荣禄合力为慈禧太后卖命,成为太后面前宠臣,旨授“太子少保”,满朝文武皆尊称“宫保”。所以,吴重憙应邀到袁府,是穿了公服来的。袁世凯请老师换了便衣在内厅相见,表示不叙官阶。
  袁世凯提出让吴重憙担任驻沪会办电政大臣,一则是为报答老师当年的教诲,二则是对吴重憙知根知底,办事比较放心。能在国家救亡图存的关口出力,于是吴重憙欣然同意赴沪,力将电局收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月,吴重憙在沪主持接办各省电报商局,厘订章程八条,严申律令,命各地分局遵办。在上海期间,吴重憙勤勉尽职,肃正衙门,获得朝野好评。他还积极参与,与盛怀宣等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红十字公会;与其他重臣一起,上奏朝廷收回京汉铁路运营管理权。
  此后,吴重憙历任仓场侍郎、江西巡抚、邮传部右侍郎、邮传部左侍郎、河南巡抚等,荣显一时。特别是在处理江西教案、兴办实业、赈灾救灾、维护国家矿业权益等方面卓有成效,名播一方。宣统元年(1909年),吴重憙奉诏晋京,朝廷赏戴花翎,诰授“光禄大夫”。
  辛亥革命后,吴重憙远离政治,寓居津门,一心专事文集整理、编辑和刊刻山东海丰吴氏家族先人的诗文、著作、奏本等遗书。
  1912年,袁世凯坐上大总统宝座后,多次派人专程从北京前往天津邀请吴重憙到北京任职。见屡请吴重憙出山不成,袁世凯只好亲自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邀请函,极尽溢美之词。收到袁世凯的亲笔信函后,吴重憙沉思良久,提笔给袁世凯回了一封书信:“宫保如唔:吾年逾七十,旦夕且死,宁有心依恋利禄耶?”后来,袁世凯搞复辟时,吴重憙写了一封“劝诫信”,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可惜劝解未果。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于北京,时年57岁。两年后的1918年7月29日,吴重憙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归葬故里无棣。
  无棣县修复吴式芬故居时,吴重憙曾孙吴朴承回到无棣,讲述了吴袁二人之间的诸多交往、趣闻。他感慨地说:“我祖父、父亲都讲过,当时曾祖父力劝袁世凯不要称帝,不要悖天意逆民情,但袁世凯不听,之后曾祖父与其断绝一切信息往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