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文华殿大学士李之芳
侯玉杰

  在整个清朝,山东省共有15人可以称作“阁老”,达到臣子职务的最高峰。其中滨州有2个,一是惠民县的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李之芳,另一个是滨城的咸丰皇帝的恩师、协办大学士杜受田。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字邺园,惠民县城南门街人。李之芳天启二年(1622年)出生,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浙江金华府推官,掌管刑狱事务,在任5年,御史审查当地案情,李之芳不看卷宗,竟能背诵出卷宗内容,深得同僚佩服。他创修的《两浙赋役全书》,被户部奉为典范。李之芳在官员考核中被评定为最高等级“卓异”,他晋升为刑部广东司主事,参与编修《大清律》,再晋升为湖广司郎中。因为他出类拔萃,被授予总理刑部各司的重任,代理刑部尚书处置日常事务。顺治十五年(1658年),李之芳调任广西道监察御史,他上疏请求革除随意向百姓摊派钱粮的陋规,禁止州县官员迎送旧习,颇得舆论好评。
  顺治十七年(1660年),李之芳被派出巡按山西。所到之处,他必深入民间,探访百姓疾苦。康熙即位,召回京城。康熙二年(1663年),李之芳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康熙五年(1666年),李之芳负责巡视浙江盐政,他剔除积弊,革除陋规,安商恤贫,清蠹锄奸,做了许多为当地民众称道的好事。特别是他果断处理了盐商汪仲炎等4人,并一举查处了他们在京城的后台,大快人心。后来,李之芳再调入京城执掌河南道。
  李之芳是明朝的举人,清朝的进士,而且他的父母都是在清兵掳掠惠民县城时遇害。清朝统治者对于汉族官员首先是戒备、压制,其次才是利用、重用,他们对于所谓的开国科举考试特别重视,李之芳正是清朝第二科的进士,是被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李之芳对清朝非常忠心,以直言、敢言闻名,又非常有能力,所以一路晋升。康熙皇帝清除鳌拜之后,鉴于鳌拜专权时期,大学士当值日不在内阁值班,第二天才看奏折,容易产生延误、压下,甚至是篡改的弊端,李之芳上疏请求恢复大学士值班制度,严格文书的起草工作,得到康熙的肯定。李之芳说:“昔大学士俱内直,诸司章奏,即日票拟。自鳌拜辅政,大学士皆不入直,疏奏俱至次日看详。请复旧制,杜任意更改之弊。”李之芳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多次上疏要求肃清吏治。他上《请行甄别督抚疏》,请求清查全国各省督抚大员,凡营私舞弊、横行不法、失职渎职者应一律彻查,以整顿吏治。康熙皇帝深以为然,要求吏部认真甄别,不久就革除了数位督抚的职务。一时,李之芳耿直之名誉满朝廷。
  康熙九年(1670年)秋,李之芳官阶晋升为正四品,仍执掌河南道事,从此可以密折奏报。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之芳数次上疏,请求严格各级盐政官员的考核,慎重罚处京外官员的俸禄。他所上的奏疏都事关国家大局,切中要害,深得康熙皇帝倚重。1672年年底,李之芳升迁为吏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再转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康熙十二年(1673年)夏,李之芳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等处军务,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任封疆大吏仅两个多月,吴三桂起兵反清,李之芳面临着虎视眈眈的靖南王耿精忠的巨大压力,他立即整顿军备,加紧操练士卒。来年春天三月,耿精忠也率兵反叛清朝,派部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三路大军进攻浙江,一时全省震动。
  李之芳紧急传令各地将领分兵据守,同时,严令部将死守仙霞关,扼住险关要隘,阻挡耿精忠部队。康熙皇帝命都统赖塔率军进入浙江,李之芳主动与他会合。五月,两人带八旗兵千人、绿旗兵两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防守。部将都劝李之芳不要离开省城杭州,他果断地说:“不对,衢州地处上游,是浙江的门户,一旦衢州失守,则整个浙江不保。我虽然是文臣,但作为一省的主帅,我必须亲临第一线,死而无憾。”战争刚开始时,叛军的三路大军进展顺利,清朝的温州镇总兵祖弘勋也叛变投敌,很快,数万敌军四面围困衢州。七月,李之芳与赖塔率部与叛军激战。李之芳手执大刀冒着漫天炮火,亲自在阵前督战,部下劝他在后边指挥,他说:“三军将士都看着我这个主帅,我若退后,必然引起全军骚动。今天的胜败,事关生死,我们绝不能后退半步。”守备将军程龙临阵畏缩,李之芳立即将其斩首示众,遂军心大振,一举取得胜利。他又乘胜派部将出击,收复义乌、淳安、东阳、嵊县等地,整个浙江的形势稍稍有所稳定,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李之芳调度有方。
  历时3年,平定了耿精忠及其余部的战斗后,李之芳以浙江总督的身份调度各方,他与满族将领赖塔、康亲王杰书等并肩作战,结下了友谊,立下赫赫战功。在浙江期间,李之芳经历了大小140余仗,他亲自率军与敌激战,屡立奇功,可是他却以自己乃是总督身份,从不参与论功,相关功劳,都被他推给了部下的将领,由此,许多跟随他的各级将领、官员都得到晋升。为嘉奖李之芳作战有功,康熙皇帝为他加兵部尚书衔。
  李之芳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天下平定之后,首要任务是安定百姓。他上书朝廷,请求豁免浙江遭受战火蹂躏地区的赋税,遭到朝廷各部反对。他据理力争,四次上书,说:“恤民以固邦本,裕赋以资国用,二者并重。然必使有可生之民,而后有可征之赋。浙东被贼蹂躏,饥寒交迫。使非亟予蠲豁,则旧逋既缺,新逋愈积,即日黜一官,于事无济。且蠲此不可复征之赋,俾民得休养生息,以供将来之税,正所以为国家财赋计也。”他的慷慨陈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同,于是下诏执行。于是,各地流亡和参与反清的人都逐渐安定下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底,李之芳应诏回京,因其出师时年逾50岁,转战10年,还朝须发皆白,公卿士大夫莫不相顾叹息,康熙皇帝亦为之动容,随即,李之芳晋升为兵部尚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之芳晋升为吏部尚书。来年,李之芳身体欠安,康熙特遣御医诊视,并赏赐药物。疾病稍微痊愈后,李之芳请求辞职,康熙特别挽留。翌年,李之芳再次恳切辞职,康熙皇帝仍然不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秋,李之芳以吏部尚书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办事”,被尊为“阁老”,他是当时汉族官员中职务最高的人之一。来年春,李之芳遭人弹劾,诬为与大学士明珠结党营私,康熙也担心李之芳功高望重,不好驾驭,便借此机会让他休息,李之芳从此告老还乡。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经过德州,李之芳前去迎驾,康熙非常高兴,激动地说:“卿筋力尚健,能乘骑至此耶!”还赏赐了李之芳许多物品,慰劳有加。
  在故乡安居7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李之芳病逝于家,谥号“文襄”。两年后,康熙皇帝又在惠民县城东郊赐给李之芳坟地,其墓地规制宏大。清初文坛霸主王渔洋为其撰写神道碑,大学士张玉书撰写墓志铭。1967年秋,惠民县第一油棉厂修建厂房时,将李之芳的坟墓挖掉。李之芳有4个儿子、22个孙子、50个曾孙,其后人中科举者代不乏人,其曾孙李师敏进士出身,曾任台湾知府,惠民李阁老家,是武定府知名的世家大族之一。
  李之芳去世后,康熙皇帝追念他的功劳,曾经对群臣说:“人能效命,即为勇士。耿精忠叛,时之芳为总督,虽不谙骑射,执刀立船首,率众突前破敌。彼时同出征者,还京皆称其勇。今承平久,善射,能约束士卒,尚不乏人。若屡经战阵者,甚难得也!”康熙皇帝曾经数次斥责谏官,嫌他们尽说些鸡毛蒜皮之事以敷衍塞责,叹息道:“若李之芳者,真御史,今竟无其人耶!”雍正皇帝时,命令建设贤良祠,特命供奉李之芳,使其世代享受祭祀,并且晓谕众臣说:“德若汤斌、功若之芳者,祀之。”乾隆年间,恩赏功臣之后,皇上特赐李之芳后人云骑尉世职,世袭罔替。
  李之芳有文名。他退休回家后,闭门谢客,读书著述,有《棘听草》《行间日记》《文襄公奏疏》《台谏集》《文襄公别录》《文襄公文集》等传世。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