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滨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弓满弦张聚链成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帅通讯员任锡贞庞丹李杰贾文卿王明然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机遇,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加速聚集、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向光而生、御风而行,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弓满弦张、蓄势待发
  滨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拓视野、促统筹、抓项目、强载体,探索出了一条“向光而生、御风而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改革新路。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连续两年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可生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结构件3000套。
  产业视野“宽”起来。据了解,滨州风电光伏集中连片可开发面积达129万亩。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总规划装机容量2118万千瓦左右,其中风电、光伏开发容量分别为318万千瓦、1800万千瓦,规划装机容量、风电容量、光伏容量分别占省鲁北基地的44.1%、79.5%和40.9%。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滨州以大视野、多维度谋划打造黄河流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城市,高质量编制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方案、滨州市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滨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确保新能源产业发展“一张蓝图、一个航标、一套体系”。
  产业发展“统”起来。滨州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协调推动;制定“一个实施意见”,印发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成立一个“能源发展服务中心”,设立滨州市能源发展服务中心,推进一体化办公;成立一个“新能源集团”,统筹全市新能源项目建设用地、用海、绿电等指标,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用海保障;设立一个“新能源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源网荷储、储能电站、风电光伏开发和产业项目等项目建设,对全市新能源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成立一个“新能源研究院”,为新能源开发、产业招商、项目评审等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产业转调“优”起来。滨州聚焦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供给结构调整。抢抓转型替代,加快传统低效产能向高端绿色产能改造,布局建设再生铝产业,相比电解铝可实现每吨节能95%、碳减排85%以上。抢抓结构调整,以新能源项目带动能源结构调整。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共规划18个项目,包含12个风光同场项目及6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华能滨州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等新能源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个县市区获批国家整县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装机规模320万千瓦左右。
  产业集聚“实”起来。滨州聚焦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一港四园”产业发展平台。“一港”,即山东港口滨州港,加快泊位、航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打造风电产品出海出口基地;“四园”,即重点建设惠民陆上风电产业园、北海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以及无棣县、沾化区光伏产业园,构建互促互拥、错位发展、配套联动的产业发展生态。目前,滨州投产4条100米以上风叶生产线;建成山东巨电10亿安时PACK生产基地项目、在建鲁北万润磷酸铁锂等项目,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在滨州加速集聚并初具规模。同时,滨州推动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开发建设示范,与渔业养殖、海洋牧场等一体化建设运营,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格局。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