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生动力,开展教育信息化项目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必然路径,而教育信息化需求则是教育信息化项目立项及实施的重要依据。
本文从项目实践角度出发,尝试对教育信息化需求的类型、性质、实现路径等维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有所裨益。
根据依赖程度不同,教育信息化需求可分为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是指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中,形成的经过检验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必须使用的软硬件等相关产品。非刚性需求,是指在教育教学场景中非必需,但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能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的软硬件产品;如果相应产品不断发展完善或一些问题亟须解决,非刚性需求也有可能转化为刚性需求。
如在办公教学环境中,办公电脑、教学一体机等均需要接入网络,属于刚性需求。而一般情况下,网络是否接入滨州教育城域网、是否需要高带宽,则属于非刚性需求。但如果经常使用视频类应用,则上述非刚性需求可能转换为刚性需求。
因此,在谋划教研信息化项目时,应首先谋划包含刚性需求的项目,之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当超前谋划包含非刚性需求的项目。
根据匹配程度不同,教育信息化需求可分为真实需求和假性需求
真实需求,是指相关需求与工作场景完全对应,相应的软硬件产品得到充分利用的需求。比如,滨州市教育局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平台产品,此类需求属于真实需求。
假性需求,是指未经充分调研提出的错误需求,或者不以应用为主要目标的错位需求,此类需求无对应的软硬件产品或软硬件产品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某些单位出于政绩需求,匆忙上马了一些信息化项目,项目交付产品只在开会或汇报时才有价值,此类需求即属于假性需求。
因此,在谋划教育信息化项目时,应加强需求论证,对包含假性需求的项目应采取果断措施予以修正或中止。
根据关联程度不同,教育信息化需求可分为基础需求、平台需求、业务需求
基础需求,是指各行业通用的已经标准化的软硬件需求,如计算机网络、“流版签”软件等。平台需求,是从业务应用场景中抽象出的共性需求,如信息门户、身份认证等需求。业务需求,是指某一应用场景专有的需求,如组卷阅卷、教学资源等需求。
在教育信息化项目实践中,基础需求应以采购标准化产品为主,在预算充裕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市场上口碑较好的厂家产品;平台需求一般需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集成,应选择与实力较强的集成商合作;业务需求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应以业务需求引领平台需求和基础需求,并选择业务领域内口碑较好的厂家产品。特定的业务需求可能需要根据需求进行定制,但定制对业务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项目立项时应进行严格论证。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优先选择刚性需求、真实需求和业务需求,适当选择非刚性需求、平台需求和基础需求,坚决杜绝假性需求。同时,要注重以需求引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应加强需求论证和管理,助力实现项目目标。
(作者单位: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