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讯(通讯员冯志强张云霞报道)“我们通过打造食用菌产业高标准试验示范园,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近日,滨城区滨北街道北宋新六村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部门聚力推动,该村已建成香菇大棚种植基地,建立起“菌瓜轮作”“菌菌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大发展。
近日,笔者走进北宋新六村香菇大棚种植基地的“菌瓜轮作”实验棚,一股馥郁的瓜香扑鼻而来,一排排整齐的瓜架上藤繁叶茂,绿油油的瓜秧遮不住累累硕果,这边是绿纹的甜瓜,那边是绿白色羊角蜜,个个长势喜人。而在“菌菌轮作”大棚里,这边风机呼呼作响,那边水帘的水哗哗流个不停,棚内的温度计显示不到25摄氏度,与室外的高温形成明显对比,刚刚采摘的菌棒上点缀着几个圆嘟嘟的小香菇。
2022年12月,北宋新六村在利用村内闲置的学校旧址改建成的大棚里,培育了第一批香菇菌棒,通过合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保证各个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全力促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经过探索尝试,村民们逐渐掌握了香菇的生长习性,从香菇种植情况来看,收入比较可观,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真正蹚出了一条新的共富路径。
香菇采收完后,如何实现大棚的循环利用,使生产效益最大化呢?这成了摆在驻村第一书记张波和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组织外出学习和向同行请教,在掌握了相关技术后,他们决定自主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大棚经济,“菌瓜轮作”“菌菌轮作”就是全新的尝试。
香菇的产菇期一般为6个月,原则上一年可以培育两季,但是夏季香菇培育难度大,比起冬季,温度、湿度难以控制,并且虫害多、风险大。经北宋新六村村“两委”多方考察协商,为了实现大棚循环利用,今年1月份,通过考察市场、研究协商,该村决定在实验棚试种瓜果(博阳六号和博阳九号两种甜瓜),在2号棚进行夏季香菇培育。3月10日购买瓜苗,3月12日移栽棚内,实验棚实用面积389.7平方米,栽植瓜苗约1000棵,增收3000余元。在2号棚的香菇,培育了10000个菌棒,针对夏季普通棚养香菇的难点,该村安排专人,一是控制温度湿度,在大棚内安装风机和水帘,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同时加强巡查,仔细观察菌棒的生长动态,及时做好调控;二是与冬天相比,棚内虫害比较多,为保证菌的质量,通过安装荧光灯,并在四周悬挂粘虫板等措施做好防治。“为实现菌棚轮作、提高大棚效益,我们在实验棚试种了博阳六号和博阳九号两种甜瓜,在2号棚培育了香菇,现在瓜已卖出一茬,香菇已卖出3000多斤,每斤价格4.5元左右,收益相当可观。”张波高兴地说。
“菌瓜轮作”“菌菌轮作”模式,序时而为,接茬利用,充分发挥了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实际,盘活辖区闲置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大棚经济为主导,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谈到未来发展,张波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