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1千克棉纱碳足迹值仅4.393公斤二氧化碳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聚焦魏桥纺织产业绿色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邱芹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改造,‘含绿量’让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一根纱线的节能之路》为题,报道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纺织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发展之路。
  “一根用于服装的精梳棉纱,从棉花种植、轧花,到中间加工成粗纱、细纱,再到成品运输、入库……全流程下来,1千克棉纱碳足迹值仅为4.39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份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出具的碳足迹评价报告表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纺织生产绿色化水平已处于行业最优。”此前,4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则以《智能改造精准管控纺织车间实现节能降耗》为题,报道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纺织生产绿色化水平已处于行业最优”。
  近年来,魏桥创业集团立足自身从事的传统制造业产业规模大、转型难度大的实际,积极围绕存量资产升级改造下功夫。实施路径主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魏桥纺织板块先后改造建设了11个智能化分厂,以“智能矩阵”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用工节约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节约20%以上,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中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十几项荣誉,为行业智能化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央视和人民日报记者先后走进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三厂细纱车间,在这里:62台巨大的细纱机飞速运转,每台机器上,1800多个雪白的纱锭如琴键般一字排开,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纱线从中抽出。偶尔出现断线,机器上就会有红灯闪烁,提示值班工人续接纱线。职工张静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介绍:“现在,我们每一个细纱锭子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通过传感器把锭子上所有的问题传到一个智能平台上,出现问题后车工一分钟之内就能到达现场处理。过去,如果生产过程中断线,需要人工按照路线一个个检查,这期间设备只能处于空转状态,费工又费电。通过技术改造,现在仅纱锭接线这一项就能减少90%的能源浪费。”
  央视报道:“魏桥纺织节能,不拒纤毫之末。像这样的绿色管理应用还有很多,比如,车间根据生产要求,分区精准控温控湿,可以节约15%的电器用电量。用15万个传感器进行质检,以替代传统人工取样,每个班次节省上万米取样纱线。”
  《人民日报》还聚焦魏桥纺织的“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
  魏桥纺织在生产工艺上积极推进绿色化。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三厂厂长成旺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上浆是纺织前的必要环节,纱线经过涂浆才能增加强度。不过,浆料中往往含有PVA(聚乙烯醇)粉末,在自然界中无法降解。”通过调整浆料比例、改造高压浆纱设备,上浆工艺实现了优化,不但免去添加PVA,还能减少50%的蒸汽和30%的浆料使用。
  “我们生产的抑菌面料,按传统工艺必须在染整时加入抑菌剂,处理残留污水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水、电。”魏桥特宽幅印染公司总经理任长友说,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改用先进的微纳米镶嵌纺纱技术来生产抑菌面料,目前已无需添加抑菌剂,全程无污染、更省水。
  在绿色产品研发方面,魏桥创业集团潜心钻研,突破了国产莱赛尔纤维无法高支化纯纺应用的瓶颈。莱赛尔原料源自可再生的森林木浆,比种棉花更节约水,所开发的纺织品可自然降解,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产品。魏桥纺织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吕治家介绍:“简单来说,支数越高,纱线越细,面料越轻薄、柔软、透气。2017年起,我们对纺、织、染等十几项关键技术逐一攻坚,莱赛尔纯纺高支纺纱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研发项目带动下,公司莱赛尔面料的销量大幅增长。
  魏桥创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红霞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坚持绿色化发展,让我们在创造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开辟了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新动能新优势。”今年,魏桥纺织将全方位加强绿色低碳管理,新打造两座绿色智能化工厂,扩大绿色纤维产品占比,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合作,加快成为绿色纺织的行业标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