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体现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技术技能愈发成为破解其诸多矛盾的突破口,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要求,“职业学校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不可或缺。
职业精神是决定高技能人才能否发挥正能量的方向标。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岗位、技能为本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高素质是指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如:态度、行为、责任等。可见,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即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激发全社会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大国工匠”是关键,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拥有一技之长,更要塑造一座“看不见”的山,即个人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大能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将这八大模块贯穿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
职业精神是职业教育从“理性思维”到“知行合一”的助推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作为强国力量,不仅能推动国家朝着富强之路前进,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职业精神角度来看,正是有着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等才得以快速推进。从当前职业教育现状来看,培养“理性思维”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的常态,而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知行合一的职业人则有待优化完善方式方法。职业精神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积极引导支持多元化主体参与职业精神培育体系。
职业精神是个体自我实现、能力螺旋上升的动力源。职业人,是具有开拓精神、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事业推动者,他们不仅把工作视作一份职业,更将其认定为自我价值实现的载体。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对于职校生来说,职业生涯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这是职校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础,是施展个人才能的前提,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需。
现代职场环境,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职业要求和挑战。培养职业精神需要不断适应并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变化带来的压力和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公平公正的职业环境对于培养职业精神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所从事行业的需求特点,培养从事该行业的积极性与自豪感。不同的人对职业精神的定义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学历,更加注重是否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院校应联合相关企业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精神是职校生步入社会、走向职场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职业精神的养成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实现职校生角色转换、促进其个人发展。职业院校应积极作为,充分调动有效教育资源,贯通多元培育路径,凸显教化育人功能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养成。
强化“大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应依据学生特点开设系列思政综合课程,进行系列化、阶梯式教育推进。大一期间,开设思政常规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基本行为规范;大二期间,开设德育素养课程,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综合素养;大三期间,开设大学生生涯伦理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感知与职业规范。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实施“大思政”综合课程,进行主题内容教学,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
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相融合教育。新时代职业精神教育实践是一个内容范围广、教育意义大、培育难度高的系统工程,只有多元化、多方面整体部署、统筹谋划,才能更好地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专业课理论教学。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专业链—人才链”相融合体制,实行实践型教学法,创设职业伦理情境,营造职场氛围,为学生提供职场人角色体验的机会。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职业情境,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训练,使学生在岗位上理解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及其重要性。
营造校园职业精神培育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职业院校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目标,把准学生成长脉搏,深入发掘职业精神内涵,依托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强化实践育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借鉴“第一课堂”的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对“第二课堂”项目和活动进行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建设和育人效果可测量化设计,形成一套成熟的“第二课堂”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塑造学生职业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可以成为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视角下,进行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的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感受真实工作场景所需的技能与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并发挥其能动性,积极适应职业需求与挑战。
总之,职业精神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滨州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