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滨州组织工作综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
  组织工作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必须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走在前、开新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靠前担当、创新实干,扎实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感悟思想伟力,真理之光照亮前方
  在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有这样一组数据:“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先后有82万民工支前、20万子弟兵参军,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55308人,还有5000多名南下干部。”醒目数字的背后,承载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精神,成为滨州人赓续传承的“红色基因”。
  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真理的光芒熠熠生辉。滨州始终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化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扎实开展5次党内集中教育,建成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36处省市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组织“千名书记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五学三比”系列活动,实施“铸魂赋能·十万党员进党校”轮训工程,培训10.2万人次。
  2022年2月28日,“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召开,一场“以思维之变引领发展之变”的思想解放之旅由此展开。一年内,累计开展专题学习2.3万次,确定对标单位1418个,线上线下考察学习2365次。2023年接续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实施8个专题、N个主题大讨论,形成了139个落实台账,评选出“人才政策校地同标共享”“本土企业再投资视同招商引资”等60个优秀案例,全方位展现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给全市带来的新变化。党员干部思维为之一变、精神为之一振、工作为之一新。
  解放思想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常思常新。滨州建立思想方法训练机制,将思维训练贯穿到品质滨州建设全过程。今年2月份,启动了“领导干部思维训练全员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1500名县级干部和部分重点岗位科级干部“名校名企”培训全覆盖。截至目前,已举办5期,在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培训近300名干部,创新性开设“浙鲁对话”“京滨论坛”等5期交流论坛,形成优秀调研报告60多篇,引导干部学思践悟、碰撞思想、共谋发展。坚持跳出滨州看滨州,2019年以来,先后选派430余名干部赴合肥、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融入式“体悟实训”,以他山之石攻品质滨州建设之玉。
  智者智城、好学滨州,通过理论铸魂、思维训练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夯实筑牢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为党护党、兴党强党的思想根基。
  严密组织体系,过程管控强基固本
  “工作干得好孬,根子一定在党建上。各县市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管业务又要抓党务,切实把党建和业务融合起来,让每一项工作分不出这是党建还是业务,全过程抓、抓全过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这样讲道。
  近年来,滨州创新建立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构建“月度提醒、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评议”全周期闭环链条,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高质量开展3轮村“两委”集中换届,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培育“名师雁”9名、“标兵雁”102名、“先锋雁”276名,持续放大示范引领“头雁”效应。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工作机制,“强基”村比例由7.2%降至3.1%。探索“7+242”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启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计划,实施“千村共富”工程,全市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基本消除。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市累计选派5000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到基层一线接续奋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滨州坚持系统建设、整体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攻坚、全面提升。复盘总结疫情防控“滨州组工打法”,建立了平急结合“2+1+1+N”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出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门意见;推行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标准化建设,建立1423个网格党支部;启动“渤海善治·精品社区”创建行动,全域开展“渤海红色物业”建设,评选标杆物业等示范单位192家、行业标兵等示范个人183人,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了城市社区每一处“神经末梢”。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滨州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市县两级共建立产业链党委(党建联盟)43个,出台《关于建立“17134”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高标准推进滨州现代产业党建学院建设,启动非公企业党建“滨州行”活动,大力宣传全市35家非公企业党建品牌,持续营造大抓非公企业党建的浓厚氛围;提标落实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培育省级示范点5家、市级示范点76家,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向阳花”行动,组建行业党组织21家,建设暖“新”驿站300余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有5.7万余名先进分子被吸收入党,全市党员数量较十年前增加了近五分之一,全省地级市中唯一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落户滨州。承担全省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工作试点,12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号召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抗击了台风“利奇马”“烟花”,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锻强干部队伍,品质建设蓄能增势
  今年4月,省委通报2022年度全省16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结果,滨州获得了“小组第一,整体一等”的历史最优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堪当品质滨州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用干部,首先要识干部、选干部。全市组织部门倡树看党性、看担当、看攻坚、看廉洁、看公论的“五看”用人导向,创新开展干部“政治体检”,建立政治素质档案“1+5”工作机制,实行组工干部“一线三联”机制,出台“五推三察四评估”干部实施办法,建立“政声人去后”、“看实绩·听口碑”、执行力评价制度,完善360度分类分线精准评价机制,让更多有实操本领、真才实干的干部进入视野、担当重任。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滨州创新实施年轻干部梯次培养“1+3+N”工程,获得省委领导同志批示肯定,2022年年轻干部工作列全省第一位。持续加强实践锻炼,选拔180余名干部参加党政干部历练、“品质滨州”锻炼、“跨界融·河”交流,在实践实干中培育储备了一批有实战实操能力的后备人才,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经历结构不断优化。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近年来,滨州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围绕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探索实行体系建设“三注重”、推进机制“五联动”、结果运用“四挂钩”做法,建立及时表扬制度,先后及时表扬事项274个、表扬单位315次,引导各级各部门干在穴位、干出亮点、干成品牌。坚持以考核激发活力,中组部对我市“一事一评”公务员绩效管理机制进行专题调研,给予高度评价,该机制荣获2021—2022年度“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创新建立督考评用融合机制,以大督查、执行力评价、精准考核和干部使用的贯通融合,推动工作执行与考准考实干部相结合。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强化严管的“尺度”,相继出台加强和规范容错纠错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建立新任职干部责任告知制度,制定“22项责任”告知清单,发放任职提醒“蓝色专递”738封,不断优化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提升厚爱的“温度”,开展“干部之家·部长有约”谈心谈话,经常性开展年轻干部“青廉担当·青创未来”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向阳花”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建立141处服务阵地,选聘547名专家常态化服务,打造形成了全流程、全周期的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服务体系。
  强化战略支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今年8月,第四届滨州人才节暨山东高校滨州行活动成功举办。作为省内首创的人才专属节日,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吸引海内外专家、青年人才等3万余人参与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滨州先后启动实施了人才“双进”工程、“三进”工程、“三进三创”工程,深化“渤海英才”优化提升、优秀青年人才启航、十万技能人才梯次培育等专项行动,聚力构建“三进四融五争先”工作体系,累计引进高端专家64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5.6万余人,每年培育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实现了人才从“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人才队伍梯次结构不断优化,“爱滨才会赢”品牌越来越响。
  人才“量质”齐升的背后,离不开“最大诚意”的人才政策。近年来,滨州先后五次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人才建设资金额度由1500万元提高至2亿元,翻了近四番,多项补助标准位居全省前列,真金白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同时,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比如,坚持把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为企业引进人才落实事业编制,为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校(院)企博士“共引共享”机制,探索“编制在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在企业”人才引进模式,实现人才政策校地“同标共享”,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
  人才的选择,源于“近悦远来”的优良生态。滨州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帮助人才在滨州安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巨大转变。探索建立“建设标准化、推进系统化、管理星级化、服务最优化”的“4S”人才公寓模式,开展人才公寓评星定级,着力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人才之家”。同时,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着力解决好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滨周到”服务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微不至,滨州成为各方英才的圆梦之地、幸福之城。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扛起新使命。滨州组织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锚定目标、昂扬斗志,创新突破、接续奋斗,推动全市组织工作不断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