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北海归帆映夕阳
□马继红
  我个人非常喜欢《渔舟唱晚》这首曲子,那悠扬的旋律总让人想起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一只只收获归来的渔船在水面上飘荡,随着旋律的加快,流水仿佛在轻涌回荡,渔船慢慢随波渐远,最后小船渐渐远去,只剩下水面上荡起的层层涟漪……这首曲子蕴含着诗情画意,让人联想到丰收的喜悦,同时也给人无限遐想。当我来到无棣县岔尖渔村,看到渔港码头那千帆收获归来的壮观景象,我才真正领略到大海的壮阔和美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与欢乐。
  是的,此刻我就站在岔尖海港岸边的沙滩上,美丽的渤海湾广阔而富饶,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北大地上,它又像一个硕大的聚宝盆,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远远望去,只看见海天一色,万里无云,海面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海风轻轻吹拂,浪花拍打海岸,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眼下还是禁渔期,我仿佛看到满载而归的渔民拉起风帆,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挚爱,也是对海洋母亲无私馈赠的感恩。那收获归来的渔船,落下桅杆,载着满舱的鱼虾,缓缓驶进渔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
  据《无棣县志》记载:“自古无棣人就有耕海牧渔的传统,沿海渔铺(村),舟以千计;海上初曙,千帆竟发,笑语连连,举纲张目,其乐何极。日暮返港,舳舻相继,鱼虾盈仓,歌声互答,其情何激!”《北海渔歌》也有诗云:“时清大海不扬波,唱晚渔舟款款过。东国鱼盐天下利,大风谱入太平歌。”
  这里提到的北海,是指无棣县东北沿海渔铺(村),即大沽河、高坨子、旺子、棘家、沙头、岔尖、套尔河等地。岔尖就是无棣县马山子镇所辖区的一个渔村,位于渤海之滨,因居于逝河(也称死河)、潮河汇流处的尖端,故名。《无棣县志》记载:“岔尖堡为北部沿海古渔堡之一,原名茶肩堡,解放后改今名。”岔尖具有600多年的建堡历史,是渔业生产专业村,有各类作业船只几百艘,鱼、虾、贝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几百年前,岔尖堡已成规模商埠,堡上有能并排四辆马车一纵两横的潮河、安澜、永昌三条大街。街道两边是做买卖的店铺,为无棣北部沿海的关隘要地,这里南北通达、商贾云集。北方的船只载着红枣、盐、海物等货品扬帆出海,北抵天津、大连,东至烟台、高丽,南达宁波、温州等地;南方的商船载着木料、铁器、丝绸、茶叶、药材等名贵物资进港。正所谓:“舟以千计,商舶辐辏,轮船往来,泛衍饶益,物丰民阜。”上世纪50年代初,当地渔民在这里只是季节性居住,捕捞季一片欢笑声,休渔期则是一片沉寂。上世纪50年代末,部分渔民开始在这里定居。渐渐地,这里形成了一个自然渔村,男人出海打渔,女人织网顾家,一派渔家风光。2008年,岔尖村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省级特色旅游村”。
  无棣县有数百公里海岸线,海水养殖面积达76万亩。近海盛产海参、对虾、梭子蟹、鲈鱼、梭鱼和各种贝类,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泥螺资源尤为丰厚,所以岔尖村物产丰富。据老一辈人介绍,当年岔尖村到处爬满了螃蟹,渔民们只好用脚扒拉开走路,附近的人们从岔尖花一两块钱就买回一柳条筺大螃蟹,个个一斤左右,满籽满黄;一斤锅包鱼只要几分钱,现如今叹为珍馐的琵琶虾是渔民和食客都厌烦的东西,因为不光起网麻烦,吃起来更麻烦,只能论筺卖,往往都是花几毛钱就可以买一整筺,还有鳎麻鱼、海蚰蜒、小银鱼……所以渔业是岔尖村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岔尖及周边渔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渔民崇尚大海、感恩大海、向海而兴。他们的主要产业就是渔业捕捞、养殖贝类、南美白对虾等。随着岔尖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岔尖村的特色渔业和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打造了“乘船出海、海上观光、赶海垂钓、吃在渔家”等渔家乐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感受沿海风情、体验渔家生活。据有关报道,每年的民俗活动“二月二”祭海节更是成了一张渔村特色文化名片。祭海节就是开渔节,“开渔”俗称“开海”,向来是岔尖人最重视的节日,是除春节外最盛大、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是渔民几百年来祈求渔货满仓、渔民平安的传统民俗节日。“祭海古场,碧海丹阳,旌旗烈烈,节日盛妆;天佑吾乡,潮遂人愿,锦鳞满仓……”据说开海节时,渔民盐民虔诚感恩大海,以渤海湾人民传统的方式敬天、敬地、崇敬海洋、祈福平安、欢兆丰收。整装待发的船队伴着锣鼓声、鞭炮声、汽笛声,岸边群众的歌声与祝福声,角号齐鸣,千舟竞发,浪花飞溅,一排排整齐的船队,劈波斩浪驶向大海深处,开启新的渔季。
  这是渔民感恩大海的无私馈赠,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一支船队承载一个梦想,驶向蔚蓝,驶向美好期望。百舸竞渡,豪情万丈,祈盼船队满载归航。
  行走在岔尖渔村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略带咸腥的气味。村道两侧,是一家家的商店、酒店。路边摊开的苇箔上晒着红红的大海虾和各类海产品。有的村民正在村头煮新鲜的小杂鱼,这是岔尖的特产,煮熟晒干后就能直接食用,谓之“锅包鱼”,咸香鲜美。问一年收入有多少,他则笑而不语。但从他憨厚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知足和幸福。几乎每户村民的住宅外都放着一排排大缸,用于发酵虾酱,这也是岔尖的特产。这鲜腥的气味挑逗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吸引着初来此地的人们纷纷驻足,带一点海产品回家。
  在岔尖渔村,除了从事传统捕捞外,还有几家渔民搞起了餐饮。我们在一家餐馆随便坐下,满桌的时令海鲜令人胃口大开,鲜嫩的渤海大梭鱼、甜美的盐田虾、渤海梭子蟹、咸香锅包鱼、醇美的羊肉丸、时令鲜蔬等,都是岔尖渔村能拿得出手的美食,令人齿颊留香……随着岔尖村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渤海湾的滨海港口观光、渔业文化展示、美食享受、水上娱乐、海盐淤泥理疗……这些一定会给岔尖渔村旅游带来更多人气。
  岔尖渔村周边盐池星罗棋布,五彩盐田缤纷绚烂,各种海鸟自由翔集,景色十分壮观。这里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其中的红地毯、芦苇湿地等自然风光更是分外迷人,更有名扬全国、英模辈出的“渤海第一哨”,就出在岔尖渔村。每逢周末假期,周边城市都会有很多休闲度假的自驾游客,来到这里拍美景、品美食,这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绝佳去处。他们来岔尖渔村吃渔家饭、做渔家人,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是休渔季节,渔船在渔村码头静静停泊,渔家女坐在门洞里修补渔网,聊着家常,勤劳的渔家汉子带着锛凿斧具修整渔船,小村街道两旁,虾酱缸整齐排列,散发着诱人的鲜香。静静的岔尖渔村,彰显着一派别样风情。作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岔尖村的渔家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各类艺术爱好者前来游玩,大批画家前来写生,岔尖渔村的海洋文化资源俨然成了当地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渤海湾畔岁月更迭,涛声依旧。岔尖渔港船只林立,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岔尖渔村发展至今,每一处景致都诠释着渔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祈愿海货丰足、祈愿国泰民安,渤海湾畔的点点归帆,就是收获与欢笑演奏出的最美乐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