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
发展的滨州,求贤若渴;开放的滨州,海纳百川;追赶的滨州,呼唤人才;奋进的滨州,破浪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和系统谋划,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部署。
近年来,滨州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推动人才强市建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战略人才总量更大、质量更优,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万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2100余人,每年引进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1万余人,实现人才从“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滨州正成为八方英才“齐聚”、创新创业“功成”的智者智城。
坚持党管人才,优化人才优先发展新格局
万山磅礴有主峰,千帆竞发需领航。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赢得主动和先机。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始终把人才工作挺在发展最前沿。我市“顶格”配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市长同时担任组长,27个市直部门组成成员单位,10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全面成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的工作网络,形成了“党委负责、领导示范、上下联动”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三进四融五争先”人才工作体系,握指成拳,全面发力。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特色项目,各县市区确定“书记人才项目”,清单制布局、台账式管理、过程化管控,定期调度进展,半年现场观摩,集中调研督导,年底述职评议,拧紧了齐抓共管的“机制链”,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广泛共识,推动了全市人才工作不断出彩出新。
深化改革赋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创新是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全市组织部门以非常之策,聚非常之人。聚焦人才“引育留用评”等关键环节,下功夫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先后5次迭代升级人才政策,累计配套出台60多个综合文件及实施细则。2022年,推出“5.0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性政策标准全省领先。人才资金投入更是保持五连增,5亿元“真金白银”真奖真补,集聚人才的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围绕以个性化突破解决个案问题,坚持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加速构建以实绩、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346家企业累计评价4万余人。出台《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办法》,将市级高层次人才评价权一放到底,涵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各个类别,不看论文、不看职称、不看学历、不看奖项,185名企业自主评价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了“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
持续提升优质平台能级,高定位布局“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平台,全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相互匹配、互为支撑的科创平台体系。依托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京博化工研究院、愉悦家纺等科教资源、龙头企业,吸引中关村跨界联盟、中国环境科学院、上海埃森等近200家行业重量级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了滨州特色的科创体系“大拼图”。全市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达到400余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49%,列全省第1位,有力推动了科创品质更优。
聚焦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打造滨州人才集聚节点,一批支持人才发展的“破零”政策相继出台,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高地示范区。建立高层次人才共引共享制度,探索“编制在高校、服务在企业”的人才引进新模式……“组合拳”式的改革措施,构成了滨州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四梁八柱”,释放出“放权、赋能、激活”的政策导向,突破了人才发展瓶颈,充分激发了“双创”活力。
全方位培养引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新突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滨州深耕人才成长发展“沃土”,坚持人才“引育”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抓好“品牌化”引才布局。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五年市县拿出1300余个岗位,1200名优秀硕博士成为“新滨州人”。连续举办五届“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脚步遍及13个城市、5个国家,吸引来自海内外的63个项目落地,实现了“双招双引”的有机融合。“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连续五年走入163所高校,500余场招聘活动轨迹遍布全国各地。聚集发展“外脑”,实施“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88名“科技副总”成为企业发展“参谋”,帮助110家企业与165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注重扩大“朋友圈”,设立北京、上海、深圳3家人才联络服务站,在20多个城市点状布局43处引才工作站、335处青鸟驿站,聘请145名引才大使,形成了一张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全方位引才网络。
建立“特色化”育才体系。依托重点人才工程,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能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入选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省级高层次人才数量连年递增。实施“渤海英才”工程,每年新增百余位市级高层次人才。实施十万工匠梯次培育行动,大力度培育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渤海工匠。启动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每年遴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单独给予政策支持。打造全方位人才培育链条,人才队伍量质并举,犹如强大“引擎”,为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人才近悦远来新生态
城市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的有机体。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环境之争,更是服务所至。
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人才的视野观察、审视和感受人才生态,着力补齐服务短板、不断拓展服务事项、竭力提升服务品质,全面打造舒畅、舒适、舒心的“留心工程”,涵养“品质滨州”内涵。
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建立“1+5+N”帮包机制,常态化开展人才走访慰问,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关心重视,为人才提供成长所需的“和煦阳光”。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增强人才情感认同,凝聚奋进共识。
开出“爱滨才会赢”聚才良方,在省内首创“滨州人才节”,作为人才专属节日,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连续举办四届,开展340余场活动,3万余人参与,签约330个项目,已成为知名人才品牌。
树牢“以服务暖人心、用真挚待人才”的理念,解决让人才“心有所安”的“关键小事”,全市配备550余名人才服务专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已为近200名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人才配偶安置等服务。建立集服务和荣誉于一身的人才服务卡制度,累计发放560余张“渤海英才电子服务卡”,手机扫码即可享受医疗保健、休闲旅游、金融信贷等24项增值服务。高标准打造1万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评选出首批6家5星级人才公寓,配套餐厅、咖啡吧、书吧、健身房等设施,专科及以上学历即可申请,本科及以上学历前两年免费。开发人才公寓云服务平台,“线上看房、线上申请、线上审批”,从申请到入住最短1个工作日,目前已有6700余名人才安心入住。建设滨州人才之家,推出人才之歌,开展人才风采展,让尊才敬才成为城市共识,让滨州成为各类人才心向往之的幸福栖所。
长空九万里,扬帆正当时。未来,滨州将谋好“硬举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增量”,绘好人才强市的宏伟蓝图,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赛道上,乘风破浪、一路远航,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