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七彩盐田铺开“规则之治”“生态之治”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张晓阳
  北海,位于山东最北端、渤海湾西南岸,绵延76公里的古贝壳堤静守了5000余年,水汽蒸腾的日子,退海之地的万亩盐田宛若大地的颜料盘,因此这里有“七彩盐田”的美称。
  设立在这片盐田里的无棣县鲁北开发区(北海)人民法庭,以生态之治提亮碧绿底色,以规则之治赋能基层治理,用心用情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人民法庭的“善治”之路。
  “退海之地”走向绿色发展
  北海有一片“宝地”——贝壳堤岛,200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退海之地”,位于贝壳堤岛周边的某村拥有大片的水面,出租水面用于养殖是村民的习惯,而承包费也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该村的6000亩水面位于贝壳堤岛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按照法律规定,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一切人类活动,缓冲区未经环评论证,也不允许从事养殖和其他生产活动。
  正因如此,有企业承包该村的水面用于养虾,但因为环评没通过,要求解除合同。开庭时,该村支部书记张某表示坚决不同意,“没听说养虾还会破坏环境的”!
  为此,北海法庭庭长付金良多次到村里做工作,“虾池要消毒吧?捕虾、给氧要设备和车辆吧?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开发、使用都有规定,祖祖辈辈留下的贝壳堤,不能毁在咱这代人手里”。
  付金良的一席话,说动了张某和村民。经过调解,村集体同意解除合同,将承包款返还给承包人,避免了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上述案例入选山东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北海的工业围着海水“打转儿”。近年来,当地企业和农户利用“退海之地”从事水产养殖,又从水产养殖的尾水中提取溴素,提取完溴素的海水被引流到盐池中进行蒸发和结晶,成为原盐,形成了“上光中风下渔底盐”的绿色发展模式。
  为了守住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无棣法院将环资审判庭设在了北海法庭,对环境资源类案件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判。法官们定期到辖区企业以及农户家中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并经常性开展环境资源类案件的巡回审判,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法律后果可感可触。2023年6月5日,无棣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增殖放流”活动,40余万尾鱼苗缓缓入海,成为这片海域生态链条中新的一环。
  方正盐田铺开“规则之治”
  “法院调解以后,办法逐渐成了规矩,咱这十里八村再没有因为这事儿有过争议了。”某村妇女主任孙祥芝说。
  北海法庭曾受理一起要求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的案件。
  因当地国有盐场广布,20世纪50年代起,众多村民走进盐场成为工人,之后连同妻儿都转为非农业人口。但随着时代变迁,乡村振兴让村民有了产业分红的福利。见此情形,张某宇凭借祖宅的宅基地证将一家四口的户口落回了村里。
  张某宇要求享受每年分红的村民待遇,但遭到村委会拒绝。因为村里曾通过一项决议:外来人口落户本村,如参与分配集体财产,每人需要缴纳5000元的“股金”。
  为此,双方闹上法庭。
  北海法庭庭长付金良下大力气做调解工作,最终,张某宇交纳了村委会规定的“股金”。一年以后,村集体的分红如数分到了张某宇手中。“这就是我们村里的人了。”孙祥芝说。
  为了让法庭的“规则”发挥更大的治理效果,北海法庭在司法建议工作上做足文章。
  近两年来,北海法庭受理了多起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北海法庭在妥善审理这些案件的同时,从该类案件中梳理出共性问题:合同约定的承包期限过长,租金过低且30年甚至60年不变,引发村民不满;承包合同签订后遇到村“两委”换届,“新官”难理旧账;缺少必要的公示公开程序,合同合法性遭到质疑……
  针对这些问题,北海法庭整理了数十条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在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后,作为指导村委会处理土地承包事宜的“工作指南”对外发布,起到了良好效果。
  “法庭厘定的规则,就像是盐田上的田埂,走的人多了,就成为了统一的习惯,这片土地上的矛盾,就能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无棣县法院副院长付新华说。
  “循网溯源”开出和谐之花
  在行业内,人人皆知“有水必有网,有网必有小泊头网”。无棣县小泊头镇,有渔网具企业100多家,镇上半数以上的人口从事和渔网具有关的工作。
  伴随渔网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劳务合同、提供劳务受害者责任等纠纷日益增多。为此,北海法庭将司法触角向诉源治理延伸,“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促进网具产业链健康稳固发展。
  “法官不能只坐堂问案,孩要真正走出去解决基层老百姓的问题,才能赢得大家对法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付金良说,近年来北海法庭与小泊头司法所、行业协会的诉前调解联动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完善社会矛盾多元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生动实践。
  林某是一家渔网加工厂的负责人。“这两年,我们厂作为原告向法院起诉的渔网半成品承揽合同案件,大多在调解员的参与下在开庭之前就达成了协议。这不仅为我们节省了诉讼费,而且生意往来也没受影响。法官说得对,和气才能生财!”
  近年来,北海法庭办案团队针对渔网加工产业涉诉案件进行集中分析,从中梳理出日常经营风险点进行“精准普法”,并对企业规范经营提出具体建议,帮助企业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比如,针对“因熟人之间习惯性通过微信、电话订货产生的纠纷,进入审判阶段取证难”的问题,办案团队“遍访”家庭作坊密集的村庄,口耳相传地提醒村民“一张网也是生意,要留好交易往来的凭据”。对于当下流行的定制产品,办案团队在走访时会提醒村民,对定制产品更要注意甄别,不要侵犯他人的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如今,北海法庭涉渔网产业各类案件保持较低比例,“无讼少讼”成为“循网溯源”的温暖后话。
  “处在这片盐田,北海法庭就要解决好盐的问题、海的问题,就要解决好辖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无棣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娟表示,将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北海法庭释放更多的司法热量,在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