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李华:
村小走出的德育名师带飞团队的教学能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马艺婷

  李华,中共党员,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教师、党建办主任。曾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首届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获评山东省教学能手、优秀德育先进工作者、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滨州市优秀思政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技术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并结题,撰写的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小学德育》《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等刊物;2013年至2018年期间,跟随省专家教研团队参与了教育部审定的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工作。
  让乡村儿童沉浸在吟诵的乐感中、诗歌的画面里
  从教25年间,李华有6年的偏远乡村学校任教经历。
  1998年9月,李华第一次走进临池镇大房小学时,眼前是如此景象——破旧的土房子、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孤零零的篮球架、两脚挂满泥巴疯跑打闹的孩子们。那一刻,她呆住了。
  但孩子清澈晶莹的眼神,让李华心生力量。她说:山里的风是舞动的,树是欢唱的,太阳是灿烂的。此后的教学中,每当学完一个新知识点,她总会教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他们一起吟诵,并把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和游戏融入课堂。沉浸在吟诵的乐感中、诗歌的画面里,孩子们开心极了!
  可是,有一双眼睛从来不会笑,它的小主人叫浩天。小浩天身体不好,嘴角常流着口水,同学们做游戏时,他从来不敢上前参与。于是,李华给了他更多的关注。每天放学后,她会骑摩托车送浩天回家;周末,她会带上零食去陪浩天写作业;寒暑假,她隔三差五就去家访,陪浩天聊天,检查作业,带他出去玩儿……一晃,三年过去了,
  深耕“道德与法治”,让抽象的教材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教以来,李华一直从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始终坚持寻找“发挥课堂育人渠道,引领学生更好生活”的途径。
  “老师,我爸爸因为吸很多烟生病了。”每当看到吸烟的人吞云吐雾时,李华的脑海里都会闪过小静怡那双无助的眼神。
  安抚好静怡后,李华走上讲台,临时调整了讲课内容,把《健康的杀手》一课提前。在她的提议下,班里的45个孩子在两个月里持续开展了“请您戒烟吧”主题活动。其间,李华写给吸烟者的信、孩子们写的信、吸烟者们的回信、孩子们建立的戒烟监督卡等逐渐发挥作用。一个月后,班里有11位“老烟民”家长明显减少吸烟次数,其中三位更是直接戒烟,静怡的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后的教学中,李华又把新闻播报、新闻评论带进课堂;把“请到她的家乡来”一课,变成了“走进邹平展示馆”游学活动;把“奇妙的节日风俗”一课,拓展为“粽香端午情”亲子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在她的不断探索下,抽象的教材文字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作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带领年轻教师组团成长
  工作至今,李华无悔自己上过的每一个40分钟,无悔带过的每一批学生。
  2007年8月,大儿子出生仅56天,她坚持返校备战省教学能手评选。那段日子里,她连续几晚熬夜备课到凌晨两点钟。其间,她阅读了大量专业理论书籍,研学了大量名师教学视频。
  参加评选时,一位教研员看着李华消瘦的身体,既心疼又赞赏地说:“你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是啊,李华渴望破茧而出,更渴望用自己的成长之路帮助他人。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后,她拿出了更多时间去进行理论研究,去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她和同事们一起探索、实践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滨州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上执教示范引领课,该教学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
  如今,李华带领的团队整体成长明显,如王瑜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张慧获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评滨州市优秀班主任;杨飞飞获邹平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
  李华认为,一路走来,自己是幸运的,“有良师指引,有领导帮扶,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伴前行,更有家长、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和孩子们、伙伴们一如既往地向着光快乐奔跑,担起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浩天欢乐地融入了集体。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