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山东开泰集团:“小抛丸”舞动“大地球”
  (上接第一版)经过3年多的运营,爱博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组织架构规范,人员稳定、利润增长率持续提高,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借助爱博特进一步搭建全球销售网络,开泰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开始显现,逐步跻身国际品牌行列。
  出海,有痛也有泪
  2001年,开泰集团在邹平县青阳镇正式成立。追寻这家企业的发展史,要上溯到1985年。那时,开泰还是一家木器加工作坊,经过建筑、熔炼等行业洗礼,最终选择金属磨料这个细分领域。而目标,就是做行业老大。
  开泰集团成立那年,对所有中国企业来说有件划时代的大事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豁然开朗的全球市场像一片巨大的蓝海充满诱惑。
  企业创立第一年,开泰经过大量调研提出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大头在海外”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开泰,当时大量国内龙头企业都喊出了“国际化”“全球化”目标。如今回头望去,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凤毛麟角。它们都低估了全球化的难度,包括开泰。
  确立目标后,开泰一直积极探索海外发展模式。2006年,开泰在香港设立分公司,2008年分别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设立销售办事处,但由于文化差异、语言等障碍,海外市场开拓一直不顺。
  国内经验在海外“水土不服”,当地自主品牌与外来者的利益取舍,海外消费者的固有认知,让开泰举步维艰。难,就换条路走。
  销售渠道难以打开,开泰决定在海外投资建厂,减少中间环节,产品直接在当地销售。2008年,就在厂址选好,即将开工之时,东南亚金融风暴掀起,这一计划只得暂时搁浅。
  促使开泰在海外换个“活法”,还有一个故事。
  2010年,在给一家海外企业贴牌代加工时,一套价值300多万元的设备出口后被客户认定为不合格,开泰无奈之下只能忍痛砸掉。教训,不可谓不惨烈。
  虽然出海之路布满荆棘,但不要低估一颗勇于探索的心。开泰一直在积蓄着力量。
  在成立之初,开泰将企业战略定位为“科技领先”,意在智能抛喷丸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做大做强,然而当时国内智能抛喷丸金属表面处理领域整体技术水平较弱,仅靠国内技术管理资源很难与国外强手抗衡。若选择与人合资、以市场换技术,引进的难有核心技术,即使国外巨头愿意合资也会提出苛刻的条件。于是,开泰决定以并购方式开启国际化竞争之路。
  并购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将当地企业纳入麾下,快速获得技术、供应链、渠道以及市场地位,将其称为一条捷径也不为过。“全球化语境下,并购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王瑞国说。
  全球研发布局和技术支撑搭建完成
  第一次成功并购后,开泰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歇。
  爱博特是一家贸易公司,开泰完成并购后,迅速借此打开了国际高端市场,开泰的国际品牌效应也开始显现。但很多客户对开泰的产品还是持怀疑态度,归根到底,是不相信开泰的生产水平。
  荷兰赛博,这时进入了开泰视野,并在2015年完成并购。荷兰赛博成立于1928年,一直致力于抛丸、喷涂和除尘等技术领域,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生产型企业。赛博在相关领域可靠的技术和经验,正是开泰实施全球战略所需要的。并购赛博,不但弥补了开泰在生产上的短板,也使开泰拥有了一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老牌企业。
  全球市场有了,欧洲生产基地有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
  “纵向来比,我们的工业产品生产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与欧美等先进国家存在差距。我们有些产品为什么看起来有些粗糙,究其根源,是设计能力不足。”吴成民说。
  哪里有不足,就补齐哪里。
  2016年,开泰在芬兰成功并购博斯曼机器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世界全自动工业喷砂机器人技术领先者,是机器人自动喷砂清理系统的全球领先供应商。
  通过此次成功并购,开泰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使得开泰在专利拥有量上跃居同行业第一位,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未能攻克的喷砂清理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研发问题,为开泰建立独有的技术竞争优势打下了基础,并以此实现从“开泰制造”到“开泰智造”的转型升级。
  从并购贸易公司到并购生产型企业,再到并购研发设计研究院,开泰的思路很清晰:基于一体化下的递进式并购,延长产业链条、补齐短板,形成海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三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模式,全力打造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2016年,开泰海外总部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充分利用海外研发中心对抛喷丸设备、金属磨料产品技术进行研发。至此,开泰“三国(荷兰、芬兰、澳大利亚)”“五地(新加坡、印度、荷兰、芬兰、澳大利亚)”全球研发布局和技术支撑搭建完成。
  “文化融合”,是开泰并购成功的重要法宝
  钱挣到了,国际市场打开了,品牌打响了,技术、人才引进来了。开泰的成功有什么秘诀?
  “全球产业并购和整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欧美市场饱和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并购机会,其中不乏实现跳级跨越的良机。开泰海外并购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了世界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机遇。”王瑞国说。
  开泰紧紧围绕全球市场布局、国际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品牌运营,以产业链融合、价值链完善和协同发展为导向,做好交叉重叠业务内部整合,形成定位清晰、边界明确、协同有力的业务单元,搭建了资源共享的销售平台和产品服务体系,以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了业务进一步互补。
  跨国并购有“七七定律”的说法:70%的并购未达预期,而其中又有70%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融合”,是开泰并购成功的重要法宝。
  开泰认为,每一次海外并购,重点不是买得来,而是管得住。对于每一次并购机会,开泰坚持的原则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
  每次并购前期,开泰与对方高层人员之间建立互信是并购协议达成的关键。国际并购并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人的沟通、文化的融合。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除了建立信任,做好充分的并购准备同样重要,包括寻找合适的收购目标企业,耐心等待收购良机,聘请世界一流专业中介机构担任并购顾问,重视与管理层、工会、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等。自2012年至今,开泰的4次成功并购,在启动交易谈判之前,双方就已经有过技术交流和业务的深入合作。
  并购完成后,如何管理被收购企业?开泰认为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被收购企业的亮点、珍视其优秀企业文化,而非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每次并购后,开泰因企而异制定总的发展规划,完全依靠原来的团队生产经营,互相信任、充分授权、定期沟通、相互支持。
  开泰每年都会邀请并购企业工会代表和员工代表来中国参观考察,并到北京、西安等地参观名胜古迹,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企业的实力。每年年底前,开泰还会邀请海外分公司高管,共同研讨制订海外公司战略运营规划,同时介绍开泰发展愿景,充分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完成集团预定目标,进一步融入开泰大家庭。
  并购不是征服,未来任重道远
  在开泰看来,全球化和本土化就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
  要成为全球化企业,就必须关注不同市场的本土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全球化也是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的过程,只有全球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本土化。
  “并购不是征服,而是最大限度地寻求融合与协同效应”,这是开泰一直秉持的理念。
  “发达国家的老牌跨国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拥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位居前列的市场份额。每次并购后,开泰都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发挥协同效应上来,包括各方面各层面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吴成民说:“并购,往往是融合的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放眼未来,开泰任重道远。
  王瑞国表示,开泰的海外战略一直没有停,近期没有并购动作,只是在物色和计划中。“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开泰集团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聚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并购2至3家企业。
  “实施差异化战略,根据差异化需求细分市场,开泰计划推出面向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六大海外区域的定制产品组合,适应目前多品种、多配置、小批量、定制化服务、低成本要求的市场趋势。借助全球资本市场,利用境外主体上市等方式扩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王瑞国说。
  时代在变,开泰也在变。如今的开泰,正在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转型。
  “我们将密切把握重大机遇,在云计算、物联网和机器人应用方面,与德国机械研究所、芬兰机器人研究所等开展合作,建设开泰集团智能工厂,同时对接全球知名院所和研发机构,加大国际研发合作,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王瑞国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海的路上,开泰正奋楫争流,坚定前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