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聚焦教材背后的滨州大历史进程中的无棣
无棣县博物馆系列人文讲座开进学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报道)“我的家乡原来这么厉害……”“无棣这地名,居然有2700多年了啊!”“齐国能成为春秋首霸,无棣的贡献居然这么大!”
  ……
  这个开学季,无棣县博物馆系列人文讲座开进学校,连续举办了多场“开学第一课”,深受各校欢迎。这些讲座,聚焦孩子们不熟悉的却又“惊人”的家乡知识,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为之振奋。
  该馆邀请5位滨州人文学者,先后走进无棣县清华园学校、县第一实验小学、县第四实验小学、柳堡镇新海中学和县第二实验小学,从文化传承、探源考古、生态发展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滨州。这些讲座,聚焦教材背后的滨州、大历史进程中的无棣,力争让孩子们听得懂、听得起劲,让家乡知识与大国人文融通,从而激发孩子们探索未知和“在知爱建”的热情。
  埕口盐场背后,有滨州盐业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左传》中齐国管仲的一句名言证明:无棣地名由来至少已2700多年了。比之更早,“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僖公四年》。据载,周成王平叛,地入于齐,为姜齐无棣邑,迄今逾3000年。东周时,无棣地处齐燕交界,濒临渤海湾,又曾是黄河流经地。因而,融合齐、燕、河、海等多元文化,是无棣的人文基因。
  以《漫谈考古》为题,滨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张卡讲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重点梳理了滨州大地上史前东夷的部分风俗与信仰。斗转星移,就在这片大地上,文明孕育、萌芽、发展,让孩子们惊叹。张卡穿插讲述的考古趣事和研究成果,又让大家对历史教材中的抽象文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无棣人都知道,当地有个埕口盐场,很多孩子家就在盐场附近,但学生们不清楚:滨州制盐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张卡说:“大范围、长时间的海侵,致使沿海一带盐碱化严重,但也使滨州沿海形成了丰富的浅层地下卤水,从而成为盐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作为战略资源,滨州盐业为中原王朝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济支撑。滨州由此成为中原王朝海洋经济起源地之一。
  对此,滨州学院人文学院马晓菲老师的讲座作了进一步延伸。马晓菲通过以武立国、春秋首霸和陆海强国三大方面对滨州齐文化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大家更为深刻地认识到齐国经济建设与民族交融是以武立国的重要保证。
  从科普、诗词、经典等维度分享,让人文知识变得更鲜活
  在人们印象中,博物馆的讲座留不住孩子——没有充足的历史知识作支撑,就很难看懂展览、读懂文物。那么,学者怎么讲才能打破“一脸懵”“坐不住”的尴尬局面?
  或许,可以从科普入手——在《海洋奇趣,领略不一样的海底世界》讲座中,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军带领同学们“畅游”环境多样、资源丰富的海底世界,分享鲜为人知的海洋奇闻,重点介绍了滨州海洋所蕴藏的生物宝藏。
  或许,可以从诗词入手——在《传承经典,领略<诗经>之美:穿行在<诗经>的花果草木间》讲座中,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王志芳从花果草木开始讲述,与同学们穿花拂叶读《诗经》。王志芳让大家写出熟悉的身边植物、熟悉的《诗经》词句进行分享,告诉孩子们:很多《诗经》词句写的就是咱们身边的植物。《诗经》里,古人与自然的关系质朴而鲜活、幸福而美好,引人深思。
  或许,可以从国学经典入手——在《传承经典,启迪智慧——<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讲座中,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教授郭海燕从孔子是谁、《论语》是怎样一本书以及《论语》中的交友之道三方面开讲,让大家认识到了这位至圣先师是如何从困顿挫折中汲取智慧,其穿越时空的思想究竟由何而来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这些“开学第一课”背后,无棣县博物馆还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努力实现文博和教育的“双向奔赴”。该馆坚持日常服务课堂化,深度介入当地校本课程打造,有效破解了中小博物馆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逐步变身为孩子们向往的“大学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