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赋能乡村振兴 绘就和美画卷
——以泊头镇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为例

  潘林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沾化区泊头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重心,立足沾化“南大门”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以党建引领为保障,以产业兴旺为支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科学谋篇布局,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产业培优做强,休闲小镇擘画“和美”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从56株“庭院枣树”到30万亩“冬枣园林”的鲜果神话,沾化冬枣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沾化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泊头镇聚焦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以朱家瞿阝、屈牟两个高品质冬枣采摘区为依托,构建冬枣发展“一廊、两片、三园”特色产业体系,累计完成冬枣设施大棚建设1760余亩,“沾冬2号”嫁接1100亩。延伸冬枣产业链条,成功引入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鸿腾食品有限公司两家食品企业,尚亿食品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冬枣为原料生产糕点的食品加工企业,在促进冬枣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任务。近年来,泊头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试点村党支部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倡导“黑色”“健康”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广黑玉米、黑小麦等“黑色”农业种植,2023年黑玉米托管种植1200余亩,带动140余名群众增收48万余元。试点种植黑小麦1100余亩,亩均产高达1200斤以上,官庄村、陈家村、明家村等试点村村集体收入增收3万元以上。2023年7月18日,泊头镇黑小麦“好种产好粮”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
  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宜居再现“和美”风貌。宜居是衡量农村美的首要标准,农村要逐步实现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要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必须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改善上真抓实干。基于此目标,该镇以徒骇河风景带为轴串联和美画卷,投资4000余万元,规划建设面积约15.7平方公里的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整体提升河西刘家、孟家口等7个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孟家口村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为主题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区、以河西刘家村乡愁记忆为主题建成特色村落集聚区、以朱家瞿阝村精品冬枣为主题建成产业振兴示范区,突出产业发展、共同富裕、公共服务、文化生态、组织赋能等七大功能,构建“一线三核、七彩绽放、线面联动、全域和美”的发展格局。片区项目实施以来,“飞线”治理、污水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分类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着力绘“底色”、创“特色”、塑“美色”,擘画生态宜居和美图景。2023年9月,该镇代表全区迎接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观摩,荣获全市第一名。
  党建扬帆领航,基层治理展现“和美”气象。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和智治赋能,实现治理有效和乡村善治。该镇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创新实施“1+1”调解机制,在现有镇村调解队伍基础上,组建老支书、老党员、老家族长等有威望人士组成“五老”社会调解员队伍36支288人,成功化解诉前调解案件5件,孟家口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探索“五步议事法”打造阳光协商村庄,实施乡村和美治理积分制,设置“积美”“积孝”“积善”“积信”“积俭”“积学”六个大项,细化“矛盾纠纷排查”“邻里纠纷化解”“群众诉求表达”“村内问题举报”“争当热心群众”以及“最美庭院”“最美胡同”等20余个二级品牌,引导鼓励群众弘扬文明乡风,参与村庄治理,推动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构建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成效,营造安定祥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该镇入选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1处、全市基层治理实验点1处。
  作者为沾化区泊头镇党委书记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