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王晶藏超报道)“2021年二星级,2022年三星级,2023年四星级,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校级基地星级评定中,滨州基地连续三年提星升级,实现‘三级跳’。”日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社会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政府深化与高校合作,引进、吸纳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依托研究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纷纷开启与清华大学的合作篇章。截至2023年4月,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并运行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基地271家,其中校级实践基地107家,院系基地164家,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实现全覆盖。目前,山东省共有清华大学校级实践基地3家。
滨州市作为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第一个校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经过30余年的探索发展,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日趋成熟,社会实践成效显著。
2015年,在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参加社会实践的刘彦君、张晨笛两位博士,利用植被—侵蚀动力学原理,对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泥沙治理问题提出了可控模式。后来,该模式在我国北方多个小流域广泛应用,成效显著。
2019年,来自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的于鹏飞博士以公安卡口过车数据为基础,将“基于公安大数据资源设计智能化的落脚点算法”运转效率提升20%以上,大幅提升了我市公安工作智能化水平,于鹏飞博士也被聘为“滨州市公安信息化专家库专家”。
2021年,来自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的高奕博士在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实践期间,在催化剂分子结构、相态能量计算方面作出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研究,对企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设计,推进高性能聚烯烃材料转化落地进程意义重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2023年,又有15名博士生在我市7家单位(企业)的支持下,开展了11个课题和项目的研究与攻关,解决技术难题4项,撰写调研报告3篇9万字,开展宣讲、培训等活动9场次,参训人数达5100余人。
迄今为止,滨州市已组织安排31批共707名清华大学博士生,在我市326个企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完成各类项目566项,培训各类人员3.05万余人,创造经济效益2.11亿元。近年来,清华大学从基地建设、项目质量、过程管理、实践成效及反馈等多方面,对全国实践基地进行考核评估,滨州基地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2022年,更是以全国第4名的成绩,晋级为三星基地。
32年来,以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为纽带,在校地双方共同努力下,滨州市已与清华大学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山东滨州基地协议书》《清华之友——山东滨州英才奖学金捐赠协议书》,双方明确一系列合作推进措施。滨州各级政府、企业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纷纷“攀亲”、挂钩,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合作领域拓展到人才培养、咨询服务、产品开发、成果转让、青年教师锻炼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