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第二届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大会举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王敏 李诚 李前军 赵鑫 通讯员王晓燕张琳实习生王渊博报道)造型喜人的泥娃娃、色彩艳丽的木板年画、形象生动的木雕、雅致喜庆的剪纸……3月11日,农历二月二,第二届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大会在惠民县皂户李镇火把李村举办,上千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精彩亮相现场,百余名非遗艺人现场展示“绝活”,充分展现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十五六度的天气,阳光正好,农居和田野春意盎然、暖意融融。人山人海的赶会游玩现场,千姿百态的非遗展销活动,让乡村沸腾。活动现场,人人怀抱泥娃娃、手提莲花灯、包挂葫芦雕、嘴里嚼着马蹄火烧,构成了一幅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游春图”。
  活动在原创非遗歌曲《惠民泥娃娃》中拉开了序幕。本届大会以“相约黄河大集,乐享手造丰物”为主题,在火把李村街区规划布设四个展区。其中,手造丰物街区,展销各地优秀手造、文创、工艺品;“娃娃汇”街区,突出当地特色,集中展示各类泥娃类作品;传统集市街区,原汁原味的老物件、杂耍、说书等各类传统民俗文化应接不暇;青春市集,则展示高校师生工艺设计作品,并组织开展了青春市集、巾帼好品展、网红打卡等活动,充满青春时尚的创意。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发布了惠民春季旅游精品线路,举行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成功搭建起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数百年来,二月二这天,附近乡民都会成群结伴、扶老携幼前来游玩。近年,更有京津冀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河南张,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每年火把李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惠民泥塑是其标志性文化。惠民泥塑曾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奖”等荣誉。几十年来,惠民泥塑畅销海内,被山东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并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参观、购买,成为难得的艺术品。
  据了解,惠民泥塑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起源地位于惠民县皂户李镇河南张村,当地又称之为“河南张泥娃娃”。惠民泥塑多取材于传统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各种动植物,品种繁多,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内容喜庆吉利,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更是人们心中的吉祥物。惠民泥塑借助优美、喜庆、吉利的题材,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劳动、对爱情的歌颂,成为反映地方民俗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物件。每年二月二火把李活动现场,当地泥塑制作、销售更是盛行一时。
  走在火把李村的街道上,不少游客在“‘火把李·印记’影像展”现场驻足观看。该影像展收集了20张惠民泥塑及传统工艺大会的精彩瞬间,以照片展示墙的方式,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游客了解到更多惠民乡村文化印记,让游客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长廊,感受岁月的沉淀与变迁。
  “咚咚咚,咚咚咚……”如同心跳的鼓点,回荡在火把李的上空。在文化汇演区,一场场精彩的吕剧表演正在进行中。皂户李镇结合本届大会,组织开展送戏进村、“理响四季·乡里乡音过大年”线下宣讲等群众文化活动,并在志愿服务区,开展“龙抬头”义务理发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黄河大集增添了“文化味”。
  本届大会还组织了特色农家乐,在村内开设“流水席”,让赶会群众体验火把李村二月二走亲戚、吃大席的风俗,在游玩的过程中,还能够品尝到特色农家饭。
  为了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更加新颖有吸引力,本届大会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大会“优秀参展作品”评选活动,对参展本次活动作品项目进行集中评选,评出“优秀参展作品”,激励大家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上一起努力。
  近年来,惠民县依托当地丰富的非遗资源,接续举办传统工艺交流研讨会、“振兴中华传统工艺”专家论坛、传统工艺博览会,全力推动文化“两创”,开启了以传统文化赋能品质滨州建设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