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聚力破解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锐意改革、善为敢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新路径,实现了治理活力的充分激发、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治理内涵的不断深化,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切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州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是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措施有效实施,破解治理难题,全面释放改革效能的必然要求。滨州市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制度夯基垒台,将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打造“全科大网格”,实现多网融合。滨州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并审议通过了《滨州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实施意见》,连续四年将其作为市委重点改革事项,并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全科大网格”通过梳理整合政法、生态环境等多个系统的网格资源,构建“1+8+N”网格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网格间壁垒,实现了治理格局的多跨协同、治理触角的全域覆盖、治理结构的多元共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出台地方性法规,推动法治化进程。为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化运转,滨州市出台了全省首部网格化管理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对网格化管理流程和服务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网格化服务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提高了社会治理规范性科学性。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擘画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强调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党的领导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的政治支持和组织保障,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党建引领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形成内外联动的改革合力,助推改革落地生根,形成可持续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滨州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走向深入。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滨州市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同时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形成“党建+”工作模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坚强后盾,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强化精神支撑,提升凝聚力。深化党员教育和管理。通过建立日常学习工作机制等方式激发党员主动性,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使党员成为社会治理的先锋模范。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创新“百姓夜话”工作机制、乡村治理积分制、“庄乡议事”等机制,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让居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激发居民在党建引领下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主动性,激发了基层治理内驱力。
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各方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有效应对基层复杂社会问题、提升治理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群众参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
在党建引领下,滨州市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例如,构建商圈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物业公司、市场办公室等多部门治理模式以及行业联盟自治模式,有效提升了商圈治理效率,提升了商圈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推动了商圈内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多元解纷矩阵、推动机制流程再造,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涵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并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耐心调解和疏导,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从社会心理服务提档升级看,党建引领下,通过部门联动和跨领域合作,构建起一个既有强度又具弹性的服务网络,使得心理服务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县市区结合地域特点创立的服务模式和特色品牌,如滨城的“全天候”心理关爱服务、阳信县的“暖心向阳”服务品牌,都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的人文关怀和民生温度;企业发展“党建引领+心理护航”新模式的打造,则实现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另外,市场机制及社会力量的引入、科技手段的运用等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智能化发展,确保了社会治理工作高效推进。
作者为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