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3日
“新技术应用+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
沾化全面激活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文章字数:1,554

  本报沾化讯(通讯员李秀玲报道)历经30多年发展,从56株庭院枣树到30万亩冬枣园林,如今,沾化冬枣产业已形成集生产、销售、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集群。
  近年来,消费需求和市场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作为“中国冬枣之乡”、冬枣发源地的沾化区通过新技术应用、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等有力举措,全面激活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创新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冬枣品质
  “我一共有14个冬枣大棚,今年拿了4个出来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不仅从传统的竹竿棚改为了钢架棚,并且还用上了空气能制温设备。”下河乡两届“枣王”郭宁表示,他的枣品质很好,平均每公斤都能卖到30元到40元。
  今年,郭宁精品冬枣示范园安装了空气能制温设备,通过热泵带动水循环,借助12个出风口给整个大棚升降温度,实现对棚温的控制。空气能制温设备不仅清洁、高效、节能,而且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保障棚内温度稳定。“设施化种植模式,让沾化冬枣30年来首次提前2个月成熟上市,此举可以提前抢占市场,单棚年收益预计较往年增加8万元到10万元。”下河乡党委书记李冰说,该乡计划继续扩大设施化种植规模。
  现在,一座座冬枣大棚正成为枣农增收的致富新引擎。沾化区引进全国知名专家团队,建设冬枣暖棚、棉被延熟棚、钢架春棚、普通防雨棚、智能阳光温室5种冬枣大棚。目前,通过示范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可实现由10月上旬集中采摘上市向6月至11月亚周年供应转变。
  ■ 实施集约化经营,让冬枣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自从成立了启航冬枣专业合作社,村民现场参与培训的机会明显增加了。”黄升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李风昌说。
  集约经营模式,让农资等经营成本有所下降,杨家村冬枣种植节本30%以上。李风昌认为,更显著的一笔“账”是,无力种枣的老龄村民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而有心种枣的村民打开了培训学习的示范窗口,他们的种植观念正发生巨大革新。
  “我们还有专门的冬枣出口基地——大高镇灰堆刘冬枣示范园,该园区内,重点实施出口、订单农业、设施栽培、沾冬二号、水肥一体化、新技术集成应用六大功能板块,打造‘合作社+基地+出口+大棚+沾冬二号’高标准冬枣示范园。”大高镇三级主任科员罗增华说。园区按标准统一管理、施肥、采收,收购价格每公斤比市场高出3元,真正让枣农得实惠。如今,沾化冬枣从“翻山越岭”到“漂洋过海”,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
  ■ 打造特色化品牌,提升沾化冬枣市场竞争力
  “哥,这个‘沾冬2号’的价位和品质都非常好,长远打算,咱还是得改良一下品种啊。”冯家镇小蔡村枣农鲁令功说。“好是挺好,但是新品种娇贵,怕涝怕旱、怕热怕冷、产量还低,最重要的是两年没有收入。”枣农鲁令刚犹豫道。这是鲁令功最初推广“沾冬2号”时的场景。和鲁令刚一样,很多枣农起初不相信冬枣种植新型化管理,也怕引进新品种后影响产量和收益,导致推广起来困难重重。
  为了让枣农接受新品种,沾化区邀请专家和种植大户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耐心细致地讲解新品种优势。“我在令功哥的带动下种了10亩‘沾冬2号’,去年亩产600多公斤,每公斤40元,一亩地收入2万多元,比老品种卖得好多了。”小蔡村枣农蔡元华高兴地说。
  为了更好地培育扶持特色品牌,沾化区已连续举办25届沾化冬枣节,依托农民丰收节、跨国领导人青岛峰会、绿博会、亚果会等宣传推介沾化冬枣。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确定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的通知》,确定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沾化区“沾化冬枣”成功入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沾化区将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业标准化发展,推动沾化冬枣产业生产‘三品一标’,解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密码,让沾化冬枣品牌越叫越响。”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表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