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3日
上天“追风逐日”下海“水里捞金”
滨海镇团结带领各民族群众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海洋经济
文章字数:1,314



  本报讯(记者刘雪鹏通讯员赵国兴报道)近年来,沾化区滨海镇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紧扣“共同富裕”这个时代主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和带领镇域内各民族群众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天“追风逐日”空中奏响“共富曲”
  滨海镇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立足辖区风力和光照资源富足的优势,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除了近年来招商引进的风力发电项目备受瞩目外,该镇的光伏项目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全镇能源产业的另一支主力军,真正实现了“上天追风逐日”。今年,总投资43亿元的华能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功落地,被列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全区5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开工,新能源发电量达18.6亿千瓦时,产值达5.8亿元;总投资约9亿元的国家能源(滨州)175M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启动,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源2.8亿度,节约标准煤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万吨。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光伏产业发展后劲,该镇力促总投资1亿元的通汇海洋30万千瓦光伏储能电站建成投运,总投资12亿的滨海镇300MW/600MW共享储能项目成功落地并开工建设,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渔光互补”“风光互补”产业发展项目在滨海镇遍地开花,粤水电、三峡、华能等新能源企业纷纷参与到村企共建工作中来,为乡村振兴和各族群众共富贡献绿电力量。
  下海“水里捞金”水里传来“致富音”
  滨海镇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全力打造“海上粮仓”。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智力优势,积极引进中山大学陈锚等博士团队,研究制订发展方案,通过对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辖区企业创新实施“南苗北育”工程,成功自主选育“渤海1号”“科海1号”等适应高盐海水规模化养殖的盐田虾苗,实现了一年四季产虾,较过去传统外塘养殖产能提高100余倍。
  该镇依托盐田虾产业,创新“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促进各族群众持续增收。沾化通汇30万千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落地滨海镇,通过水下池塘养殖,推动现代水产发展,提高了单位土地经济效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也取得了养殖、发电“双重效益”。该项目年发电4亿千瓦时,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目前,滨海镇年标粗虾苗8亿尾,培育虾苗幼体260亿尾,产出盐田虾1.34万吨,实现产值5.36亿元,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72个。
  发展“渔盐文化”群众高唱“团结歌”
  滨海镇聚力挖掘渔盐文化,深入开展“渔盐赋能·榴红筑梦”主题系列活动。成立“渔盐赋能·榴红筑梦”宣讲团,在学校、机关、盐场、虾池、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宣传200余次,让民族团结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好处。
  滨海镇实验学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学基地,滨海镇“渔盐赋能·榴红筑梦”宣讲团在该校举办红石榴主题宣讲活动38场次,全校620余名各族学生参加活动,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学生心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