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9日
枣农纪秀梅:
14年精心培育出每公斤600元的冬枣新品种
本报通讯员孟令旭
文章字数:2,172

  在9月24日举办的沾化冬枣“十大枣王”争霸赛上,主办方首次设置了新品种大赛环节,近年来出现的“早冬1号”“沾冬2号优系”、暂拟名“沾冬3号”“龙蟠冬枣”“垂枝冬枣”“雪绒冬枣”等各具优势的新品种悉数登场,接受专家评委的品评打分。
  经过综合考评,来自沾化区黄升镇大新村枣农纪秀梅的暂拟名“沾冬3号”以91.67分超过第二名十几分的最高成绩一举夺魁。当天,纪秀梅还获得了“十大枣王”争霸赛“沾冬2号”组一等奖。
  1973年6月出生的纪秀梅,1998年开始种植沾化冬枣。2008年,她和丈夫嫁接了2.5亩“沾冬2号”。第二年枣树开始挂果,亩产35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12元,收入1万元。2010年,冬枣单价涨到了每公斤18元,纪秀梅收入2万多元。2012年,由于引入了新技术,冬枣果质优良,单价涨到了每公斤36元,卖了7万多元。近年,纪秀梅种植冬枣达12亩,其中大棚“沾冬2号”9亩,新品种大棚冬枣3亩,年收益达50万元以上。
  一个特殊“芽变”创造的新品种机遇
  一个新品种从诞生到定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纪秀梅说,当初就是对那个小枣芽多看了一眼“手下留情”,才有了今天这个新品种。
  原来,2010年春天,纪秀梅在给一棵二代冬枣树抹芽时,发现北面的一个小枝长出了两个枣芽,其中一个枣芽有点发黄,长势明显弱。这种枣芽结枣不行,白白消耗枣树养分,通常是要抹掉的。但在抹掉前,她细看了这个枣芽,觉得这个枣芽新生的叶片与二代冬枣树的枣芽不太一样,小小的新叶看起来细长。纪秀梅决定把这个枣芽留下来,并找来一条红绳子系在枣芽上,以防修枝时再随手把这个枣芽修掉。
  此后,这个枣芽在夫妻俩的呵护下逐渐长大成枝,等到2012年这根枝结出第一批6个冬枣时,其外形迥异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冬枣,外形呈扁平状,很像算盘珠。
  等到冬枣成熟时,夫妻俩才确信自己捡到了宝——这种变异的冬枣个头更大,吃起来果皮更薄、果肉更细、口感更好。
  14年探索培育冬枣新品种,从一棵扩种至400余棵
  品种的改良可能同时伴随着产量的降低和种植成本的增加,是否具有推广价值需要长时间的试种。从2010年到2024年,纪秀梅和丈夫通过接穗把新品种扩种到了400余棵。
  经过14年的研究实践,纪秀梅两口子发现新品种的主要特点,一是果型奇特。个大,单果重量多为50克以上,最大果达264克;果型扁圆,外观匀称,长宽比为1:0.6,形似“蟠桃”。二是口感独特。皮薄酥脆,果汁饱满,酸甜适中,果肉细腻无渣,食之口舌生津;营养丰富,维生素、氨基酸、总糖含量优于同类品种。三是抗逆性强。易坐果,枝条自然封顶、自然疏果,长势优于同类品种,每亩产量如果量产可达1500公斤以上;易管理,接穗木质化程度比较高,抗病、抗冻能力强。
  这个新品种的出现很快引起了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沾化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关注,冬枣专家纷纷来到纪秀梅的枣园查看、了解,对这一新品种寄予厚望。
  沾化冬枣新品种“闪亮登场”,物美价高赢得市场认可
  如今,似乎到了暂拟名“沾冬3号”新品种崭露头角的时刻。2021年,被称为新品种的冬枣第一次进入市场,迅速受到客商追捧,价格达到300元每公斤。2022年,纪秀梅按照520元每公斤卖出,销售收入达20余万元。2023年,随着产量的提高,更多新品种冬枣进入市场,价格不降反升,很多客商点名要该品种冬枣,其价格上涨至600元每公斤。这一年,纪秀梅单凭3亩新品种冬枣收入30万元。
  在今年9月24日获得沾化全区冬枣新品种大赛第一名后,更多人前来找纪秀梅洽谈咨询。9月28日,纪秀梅发现有部分因降温糖分升高的裂果,于是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图片,并配上了文字:“600元一公斤的冬枣,一盒1.5公斤装的微裂果秒杀500元,今天仅此一盒,仅限省内,吃过的抢吧!”没想到刚发出去消息不久,冬枣就被抢光。
  因为这盒微裂果被“秒抢”,纪秀梅还说起去年卖新品种冬枣的事。去年她家“沾冬2号”卖100元一公斤,新品种冬枣卖600元一公斤,一些老客户对新品种冬枣摸不准,选择买1.5公斤“沾冬2号”搭配0.5公斤新品种冬枣。客户收到品尝后,成为新品种冬枣的忠诚粉丝,这次抢购这盒冬枣的就是这批客户之一。
  优势品种获得支持并持续推广培育
  黄升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冬枣新品种发展,除在本镇杨家村“启航”冬枣示范园嫁接培育外,今年5月份开始,以纪秀梅新品种冬枣大棚为核心,在大新村南部投入260万元打造了120余亩的黄升镇沾化冬枣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配套高标准采摘园9个、新品种冬枣示范园1处、精品冬枣科普基地1处,新建砼路1600米,铺设花砖2300平方米、草皮2000平方米,设置栅栏1000米,清淤沟渠1500米,建设景观桥涵4座,同时安装进园门及标识牌10处,并配套宣传标语、科普知识栏、精神堡垒等景观小品6处,预计通过新品种带动园区“沾冬2号”、原生态冬枣旅游采摘5000人次,为枣农增收150万元以上。
  “目前我们沾化的冬枣产业正在按照‘提纯复壮原生态品种、培育推广优势品种、选育研发新品种’的思路来推进。”沾化区政协副主席、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表示,“品种更新是沾化冬枣打造梯次上市队伍、应对市场外部冲击的重要举措,沾化冬枣保持领先是枣农辛勤劳作和农技人员技术支持的结果。”
  目前冬枣种植区已经分布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省市,沾化冬枣原生态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但种植冬枣近40年的沾化区,大力开展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通过品种更新,陆续推出了更脆更甜的“沾冬2号”等新品种占据冬枣高端市场。如今暂拟名“沾冬3号”冬枣新品种的横空出世,为当地冬枣产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动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