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情景交融 积极达观
——序《山海拾韵》
文章字数:2,943

  马明德
  编者按:
  吕耀英女士在滨州任职期
  间,曾先后担任妇联主任、副县长、市档案局局长、市政协环资委主任等职,退休后客居海南,寄情于诗词创作。近期,新作《山海拾韵》问世,收录作品六百余首,分列词曲、律诗、绝句等篇章,是其多年来创作的结晶。本文系作者应吕女士之邀所作的序。希望广大读者能跟着作者的阐发,一起领略《山海
  拾韵》中的诗词之美。
  道是开冬未觉寒,满眸青翠缀斑斓。西风偶尔卷轻衫。
  雁阵难期海峡渡,琼洲不识雪花翩。一堆乡梦幻如烟。
  ——浣溪沙·翡翠山城过冬
  词的开句,即把读者的视野拉到了处于热带的海南岛。吕耀英女士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客居五指山市,因而剪不断的悠悠乡情,成为她诗集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季节已经进入初冬,“西风偶尔卷轻衫”,这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则是以景抒情。“雁阵难期海峡渡,琼洲不识雪花翩”。她身在“琼州”,遥望“海峡”,但思绪却已回到了故乡鲁北平原。此时在故土的旷野中,蔚蓝的天空之上,或许能看到嘎嘎大叫的雁阵正在南征,但“难期海峡渡”;时值冬天,家乡的雪花会不期而至,那迷人的银色世界,在琼州也是难以见到的。这种思乡不相见、思归不能归的愁思,正如“一堆乡梦幻如烟”。这首小令构思严谨,过渡自然,虚实结合,深得词的章法之妙。
  再看她的《五指山客居乡思三首》(选一):
  风吹往事绽乡愁,隔断天涯亦未由。
  采缕蟾光充羽翼,放飞思念故园收。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承句却将感情转入理智,悲愁化为明达。既然不能归去,不妨“采缕蟾光充羽翼,放飞思念故园收”。思念,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它插上“蟾光”做的“羽翼”,就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实体;“蟾光”本是不可触摸的,而这里却既“采缕”,又“放飞”,且家乡的亲人也“收”到了所载的思念之情。此作之所以灵动,与运用虚变实、静变动的技巧是分不开的。至此,不禁使人联想到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作品的转结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吕耀英女士在职期间,曾先后担任过教师、妇联主任、副县长、市档案局局长、市政协环资委主任等职。长期做领导工作,使她锻就了积极向上的特质。反映在诗词作品中,没有哀怨,没有牢骚,没有无病呻吟,看到的是阳光、生机、满满的正能量。
  雨洗春容百媚生,馨香几许赖东风。
  山川那片红如火,定是英雄血染成。
  ——望山花
  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河皆从此地发源,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奇特瑰丽的风光。起句在赞叹春雨过后的山容千姿百媚后,承句剥茧抽丝,指出如今山河的秀丽,有赖于东风的吹拂。可以想见,这方热土也曾破碎凋敝,在那些“南霸天”的控制下,有多少吴琼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靠着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穷苦人才得以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山川那片红如火,定是英雄血染成”。作品在层层递进中,专注于山川中那片火红欲燃的木棉花,认定它们是由无数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至此,还有谁不为之唏嘘,有谁不血脉偾张,有谁不怀念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呢?
  青藤迤逦上云涯,不辍攀缘梦远遐。
  一瀑葩华向天炫,流霞赊去作披纱。
  ——崖上凌霄花
  凌霄,耐寒耐阴耐碱,且有冲天气势、凌云志向。此作头两句,即把凌霄的不凡气象勾勒了出来。而转结句,又运用夸张、比喻之技巧,把凌霄的壮美作了进一步强化。清人沈祥龙曰:“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喻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中。”吕耀英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被地委行署记过大功,也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表彰过,为省部级劳模。她信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对凌霄的极尽咏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伤春悲秋,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也是今人经常演出的缠绵悱恻之态。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然而在吕耀英笔下,却能从红瘦中看到绿肥,从落叶中看到新生。
  每到荼蘼细雨纷,香铺小径日隆深。
  小荷点墨湖心醉,绿柳垂绦碧幔陈。
  几树初蝉听夏韵,一时思绪入河阴。
  季节有序从容去,怀景抒情独自吟。
  ——春暮(新韵)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苏轼)。荼蘼是春季最后盛开的花,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随着纷纷细雨,园中的曲径落花渐厚,春天很快就要离去。而此时,诗人注意到的是湖中的荷钱和轻扫碧空的柳条,欣赏的是树间悠扬的蝉唱。她跳出了历代文人常设的巢窠,吟出了遵从自然规律、积极达观的人生情怀。
  行将霜晚暮,风过叶飘黄。寒鹊三声近,愁思一点凉。微醺林醉色,高啸雁归湘。
  何必伤秋逝,来年又泼苍。
  ——行晚秋吟
  此作描写了一个霜秋的傍晚,诗人行走在园中的小道上,看着黄叶随风阵阵飘落,听到树间寒鹊声声聒叫,不免产生一丝悲凉之感。但颈联却宕起一笔,转换视觉,去欣赏色彩斑斓的秋林,赞颂踏歌而行的雁阵。最后揭示主题,“何必伤秋逝,来年又泼苍”。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应归因于它的转折之大,既准确地体现了当时环境给诗人造成的复杂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中不困于成规,意到笔到的熟练技巧。
  2000年前后,吕耀英女士和笔者同在市委机关工作。她曾出版过一本《岁月的叶片》纪实诗集。笔者收到后仔细阅读,发现她新诗写得不错,而部分近体诗却有较大差距。退休后,她根据笔者的建议,积极参加老年大学诗词班和市诗词学会培训班。毕竟她有着厚实的新诗底蕴,加上学习刻苦、不耻下问,格律诗创作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吕耀英现为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五指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翠城吟声》微刊主编。有人说,新诗能写到淋漓尽致,旧诗能写到登峰造极。余以为,诗词能写到登峰造极难度太大,但新诗淋漓尽致的风格完全可以融入格律诗词的创作。吕耀英的部分绝句就比较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请看她的《山城咏春》(新韵):
  春风克日送残寒,酥雨方将暖律弹。
  绿色闻声拍翅起,碰翻岁月万花坛。
  丁芒先生云:“要使静止的形象动势化,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入形象物,使之变性,这就是意象化”。春风、酥雨、绿色,这些本来相对静止的形象,经诗人意象化后,既能送残寒、弹暖律,又能拍翅起、碰翻坛。送、弹、拍、碰,四字一著,境界可谓全出!试想,岁月的万花坛一经碰翻,春天万物复苏、百花怒放的图景不就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吗?再请看《赞中国空间站》:
  无垠广宇筑家园,禹甸神舟任往还。
  吾辈亦思银汉旅,斗星作勺舀青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题材的诗词作品屡见不鲜。但客观地说,优秀作品并不多,其中蹈袭他人、陈言旧句不在少数。反观诗人这首作品,起承虽说平平,而转结却能振起全篇。一句“斗星作勺舀青天”,可谓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云:“诗有极平浅,而意味深长者”,信然。
  《山海诗韵》编本洋洋洒洒共拥六百余首,以词曲、律诗、绝句篇分列,这是吕耀英女士多年来创作的结晶。吾应诗人之邀,先行欣赏,深感其思想取向积极达观,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若干句子张力十足,堪能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现略撰数言,是为序。
  辰年桂月于听芦轩
  马明德,山东诗词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山东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历山诗苑》副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词月刊》格律诗词创作研究班学术顾问,滨州市诗词学会第三届、第四届会长。著有《听芦轩诗词》。荣获“山东省优秀诗人”称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