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6日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深化教育改革
文章字数:1,433
  刘文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些目标。
  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增强国家竞争力。通过教育改革,能够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而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其中,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待遇。同时,要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具体实施策略
  为实现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作为学生直接授业者的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其间,可以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增强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通过持续的过程性评价,如观察记录、同伴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重视其在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通过小组内和教师的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要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教师之间要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培训活动,让家长对新的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加他们在家校合作中的参与度,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另外,教师还应建立便捷的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钉钉群),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活动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家校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注:该课题为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4-SKGH-169。作者单位: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小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