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市西街道高标准做好助残服务“一件事”
文章字数:1,622
  本报讯(记者田中岳通讯员李丽王素芳报道)近年来,滨城区市西街道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加压奋进,高标准做好助残服务“一件事”,精准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辖区助残工作取得实效。
  ■高标准建设残疾人康复指导站
  市西街道投资50万元,建设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根据功能划分,康复指导站分为按摩理疗区、康复锻炼区、咨询服务区、休息娱乐区,同时承担街道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康复技术指导、康复理疗、技能培训、创业和就业咨询服务等工作。
  ■ 丰富助残服务“一件事”工作场景
  市西街道残联康复指导站设立无障碍设施和低位办事柜台,配备老花镜、放大镜、手写板等辅助设施,设置无障碍坡,方便残疾人出行。窗口摆放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申请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事指南、申请材料清单、惠残政策手册等资料,残疾人可通过智能化自助设备打印各类照片,通过优化升级各类服务,确保残疾人及其家属办理各项业务“只跑一次、一窗办结”。
  该街道22个社区设立助残服务“一件事”办事分点,窗口同步摆放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申请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事指南、申请材料清单、惠残政策手册等资料,便于残疾人及家属办理各项业务。
  ■ 围绕线上业务办理,提升帮办代办水平
  市西街道残联以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残疾人就业帮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等13项服务事项纳入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体系。同时,与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协作,制订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实施方案,联合第三方就“小程序”的推广应用开展相关培训,让帮办代办人员熟练掌握线上办理流程,确保“小程序”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对到“一件事”服务点办事的残疾人或家属,街道残联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利用微信小程序帮助其办理相关助残业务。
  市西街道残联定期召开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推进会,针对重度残疾人,组织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主动上门服务,对惠残政策未覆盖人员进行精准识别,主动为残疾人提供惠残政策宣讲等暖心服务。
  ■ 真情关爱残疾人,辅具适配助力精准康复
  为掌握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使用情况,市西街道各社区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各类康复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品质;对不方便到指导站领取器具的残疾人,残联干事或社区工作人员为其送到家中,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更加自信。
  ■“家门口”康复指导站让残疾人倍感温暖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周到的服务,多亏有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这是市西街道辖区居民张某逢人便说的话。据了解,张某妻子罗某因脑出血导致下肢瘫痪,每天往返医院做康复治疗,高昂的费用压得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加喘不过气来。张某通过街道残联年度残疾人状况和需求入户调查的机会,得知像自己妻子这种疾病后遗症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免费康复训练,张某心里乐开了花,既解决了家庭入不敷出的问题,也方便了妻子在家门口康复训练。罗某说:“自从来这里康复训练,不仅省了很大的开支,心情也好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怀让我有种在家康复训练的感觉,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的暖心服务。”
  经过近3个月的康复训练,罗某已经可以从轮椅上站起来,并且可以通过楼梯台阶训练器材自主上下,康复效果有了质的提升。
  ■ 上门服务,高水平做好助残帮办“一件事”
  市西街道居民耿某,肢体一级残疾,经过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社会组织“思源志愿队”为其开展持续一年的上门帮扶和心理疏导,他终于不再担心身体残疾后的生活问题,慢慢开朗起来。与此同时,耿某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残疾人。目前,耿某在彩虹湖社区康复站负责康复器具维护工作,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市西街道共有持证残疾人1019人,街道已为48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155名残疾人提供支持性服务,与542名残疾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为46名残疾儿童提供转介康复服务。该街道将进一步做实做细助残服务,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水平,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暖心的服务,推动助残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