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斐报道)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深入落实河湖长制,纵深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统筹建设效益河湖,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推进“河湖+”水经济新业态发展,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河湖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当前,全市河湖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坚持系统治理,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全部治理一遍,病险水闸、水库隐患实现“动态清零”,构建起“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现代水网新格局,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编制河湖“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和河湖健康档案,全面“问诊”健康状况,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坚持重拳治乱,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先后开展“共建幸福河湖、助力乡村振兴”“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等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实现全市河道暗访整治全覆盖,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000余处,推动河湖生态面貌实现整体性提升。
立足示范引领,幸福河湖加速蝶变。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坚持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相融合,将建设重点向乡村级河道延伸,高标准建设新立河、枣花湾等26条348公里美丽幸福河湖。通过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重塑了加支三沟、冯家河、白泥河等“小而美”的乡村河湖“新面貌”,挖掘了古城文化、枣乡文化、渔民文化等“厚而醇”的文化河湖“新名片”,打造了护城河古城风韵、秦皇河湿地公园、支脉河滨水公园等“美而精”的生态河湖“新品牌”,实现了“一河一景、一河一品、一河一韵”,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环境,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生态转换,河湖效益日益凸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换,突出“河湖+”水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聚焦“河湖+文化旅游”,在滩区违建整治基础上建成的黄河小街湾景区成为黄河文化旅游新地标,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聚焦“河湖+产业发展”,依托秦皇河,一体布局魏桥国科、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集生态、旅游、科创、康养于一体的科技生态园区;聚焦“河湖+内河航运”,依托现代水网建设,统筹港口布局、水量保障,套尔河港区规划年吞吐量5000余万吨,小清河内河航运已成为连接省会、贯通鲁中的陆海新通道;聚焦“河湖+民生改善”,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依托博兴水库等19座水库,建成20座现代化水厂,实现群众由“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聚焦“河湖+特色产业”,白杨河沿线形成了阳信鸭梨产业,徒骇河沿线布局沾化冬枣产业,造就了沾化“枣、河、海、城”的特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