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伟伟 通讯员王涛籍常婷报道)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滨州市向“新”聚能发力、向“质”攀高跃升,积极引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2024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公示名单(第一批共235家),滨州市魏桥纺织、宏桥新型材料、滨化集团3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共15家,除青岛外),覆盖纺织、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标杆示范。
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
深化梯度培育,激发企业活力。构建梯度培育体系,修订出台《滨州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市级智能制造项目培育库,累计入库企业200余家,对照认定标准逐企分析短板弱项,制定培育计划。“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育智能制造项目166个,其中认定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99个,全面覆盖我市10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培育省级智能制造项目60个、国家级7个。
深化头部引领,打造标杆示范。积极引导魏桥、滨化等企业牵头打造智能制造实践和示范样本,引领全市企业智能化发展。建设完成魏桥纺纱全流程数智协同智能工厂、宏桥基于经验机理数据优化的氧化铝智能工厂和滨化氯碱产品绿色循环智能工厂,充分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生产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均提高20%以上,有效实现提质降耗。
深化产业支撑,赋能区域发展。以重点产业为示范、智能制造为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邀请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走进魏桥纺织产业园、博兴化工园区、滨城化工园区等对企业进行诊断评估。我市2家园区、7家企业入选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数量居全省第一;我市智能纺织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1-11月份,全市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产业集群实现营收分别为4440亿元、2247亿元、1758亿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