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4日
枢密副使周起
侯玉杰
文章字数:2,268
  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光辉的高峰,各类优秀人才竞相展现,社会风气也相对开放,各级官员多有多才多艺者,成就了许多官员学者。其中,邹平人周起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周起(970年-1028年),字万卿,生活在宋朝初年。他出生时,方形大脸,下颌丰满。他的父亲周意感觉他的面相很特别,有富贵模样,就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能够振兴我们周家。”因此,给他取名周起。周起小时候聪明伶俐,13岁时,担任卫州知州的父亲周意被罢官,周起小小年纪就到京城替父喊冤,最终使父亲官复原职。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周起在殿试中高中榜眼,一举成名,其后担任了将作监丞、齐州通判,因功晋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再迁户部度支判官。
  1004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侵。为抵御辽国的进攻,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僵持于澶州。由于宋真宗的畏战,结果以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代价达成协议,结束了这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在战争中,周起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事宜。事后,周起因功升任右正言、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工作。在任上,他提出“诸司定夺公事,望令明具格敕、律令、条例闻奏。或事理不明,无条可援者,须件析具事,宜从长酌中之道取旨,不得自持两端,逗遛行遣。如挟情者,望许人论告,重行朝典。或止是畏避,亦量加责罚。”
  宋代宫门外有登闻鼓,设置鼓司,吏民有事可直达朝廷。起初,登闻鼓院由宦官统领,宦官内外勾结阻塞言路,有冤者不得不频繁地阻拦皇帝车驾,诣阙上诉,甚至使得车驾难以行动。为此,朝廷改革登闻鼓司为登闻鼓院,由朝臣统领,周起为第一任判登闻鼓院。
  经过唐朝的奠基,再经过宋初太祖、太宗两位皇帝的发扬光大,科举取士已经深入人心。到宋真宗时期,参加科举的人数多达13000余人,各种压力非常大。针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周起向朝廷建议在礼部试中采取“糊名法”。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糊名法”被正式采用。周起任封弥官,掌封印事,效果颇佳。宋真宗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此法一直被后人沿用。
  澶渊之盟达成后,宋辽两国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宋真宗好大喜功,在宰相王钦若的鼓动下,决定封禅泰山。因为澶渊之盟属于“城下之盟”,功业有亏,于是决定伪造“祥瑞”进行封禅。1008年,宋真宗先是收买大臣,命人将一条黄帛放在左承天门上,导演了一出“降天书”的闹剧,甚至为此改元为“大中祥符”,其后更是大张旗鼓封禅泰山。周起在车驾中临时担任御史中丞、考制度副使,他关心民众疾苦,所过之处,深入百姓中间,探访当地官员的品行以及群众生活状况。
  宋真宗举行完封禅大典后,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歌颂,不断进献祥瑞、天书。一国君臣如痴如狂,唯独周起不以为然,他上书说:“天下事常患恬于安逸,而忽于兢业。愿陛下毋以告成为可恃。”由此,得到宋真宗的表彰,晋升为金部员外郎、判集贤院。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进士廖符因事被开封府逮捕。开封府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滥用刑罚,炎炎夏日,将其械系庭中,打得皮开肉绽,此事甚至惊动了宋真宗。为防止屈打成招及冤狱的形成,宋真宗特诏成立纠察刑狱司,负责监督在京司法机关,由周起负责。他向朝廷提出了每当自己进行判决的时候,允许当事双方同时在厅堂上对质的建议,得到批准。他同时规范了诣阙上书的程序,对于一些案情曲折的司法案件的申诉,需要先交由刑狱司进行审理,如果不经过基层审理,禁止直接叩阙上诉,也得到朝廷批准。他提出,如果发现已经判决的案子有冤情、官员无理动用刑罚拷掠,允许当事者再向上级衙门诉讼,也得到批准。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周起晋升为枢密院直学士、开封府知府。他断案公正明白,不留任何“尾巴”。宋真宗曾经亲临周起办公的地点看望他,周起请求说:“陛下到过的正堂,我不能再在正堂这里办公了,请让我搬到西院去。”宋真宗下诏同意,并为大堂取名“继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的一天,周起正在宫中和宋真宗议事,适逢宋仁宗降生。宋真宗很高兴地对周起说:“爱卿知道我今天有喜事吗?应当庆贺我有儿子了。”说完,就到内廷中取了一捧金钱赏赐给周起。随后,周起又随从宋真宗到山西汾阳进行“西封大礼”,遂留任河中暂代知府,后又调任永兴军、天雄军节度使。周起所到之处皆雷厉风行,数次得到皇帝的褒奖,累迁至右谏议大夫、并州知州,进礼部侍郎。天禧元年(1017年),周起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天禧四年,周起为枢密副使,进入宰执重臣行列。
  周起与寇准关系密切。他们曾经一起到同僚家中饮酒,宾客们渐渐散去后,只剩下他俩大醉,直到后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上朝,两人向宋真宗谢罪,宋真宗笑着说:“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
  宋真宗晚年患头疼病,时常糊涂,因此,刘太后干预朝政。奸相丁谓借机攻击寇准,将他排挤出京城,周起也受到牵连,降为户部郎中、青州知州,再降为太常寺少卿、光州知州。1022年,宋仁宗即位后,周起再任扬州、杭州知州,再升应天府。丁谓被罢相,周起恢复礼部侍郎职位并判登闻鼓院,留守南京,他上书朝廷,以自己年老多病,恳请担任颖州知州,再转陈州、汝州知州,病逝于任上,享年58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安惠”。
  《宋史》评价周起说:“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
  周起有子周延荷,以孝友闻名,官至殿中丞;有子周延隽,忠厚儒雅,官至太常少卿。
  周起性格沉稳,为官严谨,处事低调,极少有故事流传后世。他数开宋朝第一,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书法家,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