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实践与探索
郭辉
  黛溪街道地处邹平市老城区,共辖8个城市社区,11个党群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150名。近年来,黛溪街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重点攻坚党委书记突破项目“深化‘智慧社区’网格建设,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抓实“三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守正出新、多方联动、全域提升,形成党工委主导、多方共治、党员示范的良好格局。
  以推进共建共享为“根本点”,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深化组织联动“纽带”。着力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有机联合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党组织,并从中确定邹平市水利局、邹平市商业总公司、邹平市供电公司、邹平市人民医院和第一实验小学5个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凝聚辖区单位,实现工作方式由“单打独斗”向“携手共进”转变。
  二是提升任务攻坚“合力”。携手辖区单位组成“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围绕市容环境治“脏”、公共秩序治“乱”、重点领域治“差”,抓好八小行业管理,联合执法200余次,规范经营业户2200余户;出动大型机器800余台次、机关干部1.2万人次,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的改造提升,集中清理垃圾堆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问题;深入改进窗口工作作风,新增学雷锋志愿服务岗300余个,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黛溪人的精神风貌。
  三是增强共建机制“融合”。深入开展“双报到”工作,通过谈、签、亮、履、评五步“契约化”共建机制,对市直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划定等次,引导共驻共建成为习惯、走向规范。现报到市直单位党员已达1900余人次,组建志愿服务队71支,认领“微心愿”63个,开展志愿服务320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3名,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30件,让群众从服务中感受到党组织温暖。实现驻社区单位由“客卿”向“主人”转变,社区由“行政末端”向“治理中枢”转变,服务力量由“单兵作战”向“群英荟萃”转变。
  以创新治理方式为聚力点,助推科学基层治理
  一是推进“织网定格”,实现协作管理。根据居民数量、分布特点、地理位置、区域面积等实际情况,划分80个全科大网格,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网格长,精选党员担任专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环保治理、土地整治等重点领域的巡查工作,同时推动公安、环保、应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力量下沉至网格,有效疏通对接渠道,实现信息互通,做到“前端防火”与“后端灭火”联动发力,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
  二是依托“管理平台”,实现精准治理。强化网格巡查实效,网格员在巡查中通过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及时上报各类问题,由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安排职能部门和专业力量进行处置,处置结束后由网格员负责现场核实,全面形成“信息采集—受理立项—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的闭环式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三是探索“三位一体”,实现区域管理。探索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相互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组织管理体系。针对小区居民、单位、商户的实际需求,采取“无偿+低偿+积分+互助”等志愿服务方式,通过向全社会众筹资金、充分利用小区场地,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护航”“小区爱心义诊”“创业联盟”等公益项目,引导受益人参与邻里结对帮扶,营造亲善和谐的幸福小区氛围。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创新社区阵地建设。本着“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目标,各社区引进各类特色社会服务机构4个,为居民提供传统文化培训、居民心理咨询及家政等各项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在社区打造“一刻钟生活圈”;投资100余万元精心打造齐明社区天健苑和中兴社区黛溪湾两处示范服务站,携手邹平市图书馆在站内设立图书阅览厅、咖啡厅等特色活动室,实现新型阵地突破创新。东城社区的“9958”救援站、“4点半”课堂,环翠社区的阳光心理辅导等机构,切实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人居环境改善。黛溪棚改战线实行“三个一线”工作法,通过调研、访谈、宣传等方式将棚改工作嵌入群众中,让拆迁户感受到“拆迁”不“拆家”、“棚改”促“幸福”;动员棚改片区党员住户做到“五个带头”,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带好头、做示范。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在完成黛溪医养公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家幼儿园、南苑国际商贸城等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黛溪小学提升扩建、地表水厂、“鲜农都”农业综合体,鄢家农贸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进度,推动惠民举措落地落实,力争实现由学有所教转向学有优教、由病有所医转向病有良医、由老有所养转向医养结合。
  树立城市大党建思维,贵在统筹
  一要坚持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统领、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二要发挥好各类型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建立各领域党建责任清单。城市各类组织集中,涉及主体多,涵盖范围广,必须置于城市大党建的整体格局之下,明确各类型党组织的责任,实行清单式管理。三要抓好“红色物业”推广,全面强化老旧小区管理水平。如何将老旧小区管理水平提上来,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对此,黛溪街道确定了打造“红色物业”的老旧小区管理思路,推广博鸿花园建立业委会的经验,积极推动年内8个社区再分别成立一家业委会,以此为带动,全面铺开老旧小区管理提升工作。同时,抓好“楼栋红管家”推广工作,将党组织覆盖至每栋居民楼、每个单元。
  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意在融合
  突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强化区域协同,把街道、社区、驻地单位三级党组织联动起来,促进社区传统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深度融合。一要深入落实“双报到”制度。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每月到社区开展一次对接活动。通过建立“党建联盟”、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等方式,促进融合。二要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大党委”会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物业公司、业委会的指导、监督和协调。三要建立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制度。优化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做到“条块联运、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
  提升巩固薄弱环节,重在短板
  一要密织网络。精准做好“两新”企业、楼宇商圈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把辖区内各种组织都管起来,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以基层党建带动基层治理创新。夯实社区党组织的具体管理作用、网格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推行“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新模式。商圈市场党建要以社区或市场监管部门为依托,成立党建联席会,作为党管商圈的工作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格局。二要推进“智慧社区”。加强“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管理使用工作,将党建、综治、卫生、宣传等工作及“雪亮工程”视频云平台纳入网格,实现一网运行。把解决问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实现由“事后介入”变为“事前掌控”。网格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管理系统实现工作信息互传互通,有效规避时间、地域等因素对开展工作的限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作者为邹平市黛溪街道党工委书记)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