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通讯员宋光义庞丹报道)记者在11月1日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充分发挥风光等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工作开局起势。
能源供给能力位居全省前列。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86.8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77.83万千瓦,是2012年的19.3倍;其中,风电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8.54万千瓦,是2012年的11.2倍,居全省第四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82.44万千瓦,居全省第五位;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85万千瓦,是2012年的2.7倍,居全省第六位。全市管道天然气年供应量超过18.36亿方,居全省前列。
能源低碳转型迈向更高水平。截至今年10月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19.2%。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实施了“两基地一示范”建设。其中,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装机规模2118万千瓦,重点推进鑫岳集团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等申报省级市场化并网项目,加快推动魏桥集团沾化200万千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和滨州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项目建设;海上光伏基地装机规模340万千瓦,首批85万千瓦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资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整县制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5个县(市、区)入围国家试点,总规模320万千瓦左右,已建成并网67.4万千瓦,占试点总装机规模的21%。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起势。惠民县陆上风电产业园、北海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和沾化区、无棣县光伏产业园四大产业园项目招引和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厦门双瑞风电年产1000套叶片项目、山东领域电气年产1.1万吨光伏组件密封胶项目等项目已投产,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我市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聚力起势。
能源服务保障民生持续加力。深入推进“简化获得电力”,相继推出用户“刷脸办电”“一证办电”“网上办”等便民利民举措,2021年“网上办电”比例达99%。加大光伏扶贫力度,争取将630个光伏扶贫项目纳入国家财政补贴,为8.1万户贫困户送上“阳光存折”。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382台。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新能源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新增建设规模1611.2万千瓦,加快推进现存煤电“三改联动”,超前布局数字能源系统,推进绿电、绿证、碳排放权、能源数据的资源产业化,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