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工业经济挺起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脊梁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090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通讯员彭庆光报道)记者从11月4日召开的“在知爱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优存量、扩增量、稳变量”,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更加完整,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工业经济挺起了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的脊梁。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规模效益不断发展壮大
  规模总量持续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在全省位次大幅跃升,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90亿元,位居全省第3位,仅列青岛、潍坊之后,比2012年增长48.2%,前移了6个位次。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179.1亿元,比2012年增长42.9%。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3%。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8.86亿元,增长124.24%,总量列全省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总量比2012年(273.85亿元)增长104.8%,在全省前移了12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全省比重为11.6%,比2012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5家,比2012年底(915家)净增620家,年均净增62家。其中,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604家,比2012年增加159家,过10亿元的企业158家,比2012年增加88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7家,比2012年增加9家。目前,全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企业500强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山东民营企业100强9家、山东民营企业行业领军10强5家、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8家、山东民营企业创新潜力100强4家、山东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6家。其中,魏桥创业集团蝉联山东民营企业榜首,并位居世界500强第199位。
  转型升级成果显著,“工业立市、实业强市”全面起势
  技改升级不断提速,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不断优化投资方向,技改升级成为传统产业“转型蝶变”的主要动力。十年间,滚动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3000个,累计完成投资3500亿元。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9.7%,列全省第2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9.3%,列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4%,列全省第1位。
  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滨州工业初步改变了大而不强、层次偏低的结构面貌,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服装家纺产业基地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高端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铝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重点支柱产业集群”,邹平高端铝材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依托现有7个省级化工园区和9个重点监控点,加快推动化工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纺织产业持续向高端纺织家纺转型,先后被授予“共建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称号。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全市现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处,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7家,纳入工信部运行监测的软件企业244家,涌现出一批如长威电子、金鑫电子等电子制造企业,华拓网络、远洋科技等软件类企业。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110余家,已成为涵盖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风电及高端能源、智能制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石油及海洋工程等多个门类的综合装备制造行业,6家企业产品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正在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千亿级集群。(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