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内源性力量 把文化“种”在基层“养”在基层
孙希军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文化事业、统一文化战线、建设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博兴县不断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面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快基层文化建设、增强基层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城镇、乡村文化一体化发展,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从长远角度来看,培育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源性力量,把文化“种”在基层,“养”在基层,是解决现阶段发展困境的根本之策。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学文化、用文化、创文化的能力,让优秀文化真正在基层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抓好“两个关键”基础工程
  “种”好文化基础设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保障,文化产业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只有坚持经济和文化两手抓,才能真正促进县域发展。为此,博兴县依托当地自然环境,结合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创特色文化品牌,致力于文化产业开发。兴福镇连年举办“厨具节”,成功打造了特色厨具文化产业;湖滨镇依托互联网和文化产业园,推动藤制品等民俗工艺产业发展;纯化镇、陈户镇依托王文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致力于打造民俗特色一条街和非遗研学旅游路线,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产业。在政府引领、企业合作和群众参与基础上,博兴文化产业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和社会认同感。
  “种”好文化队伍。博兴县群众文化活动人才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政府文艺骨干、文化传承人、村级文艺带头人。在县和乡镇层面,加强文艺骨干培训,提升骨干综合能力。湖滨镇锣鼓队培训采用镇级骨干授课模式,对全镇25个村锣鼓队学习代表进行培训。文化传承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强非遗保护时,应加强对传承者的帮助和支持。如吕艺镇积极组织开展吕剧宣传和传承活动,为传承人切实解决现实困难。
  开启一村一品式文创模式
  近年来,博兴县持续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兴福镇兴四村迎新春文艺晚会在央视频“家乡美·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平台直播。寨卞村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年都举办“蒲姑文化寨卞村书画展”,其展览活动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吕艺镇每年国庆节期间,依托万寿菊赏花等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庞家镇每年举办农民丰收节和技能比赛,充分展现新时代庞家镇农民的精神风貌。
  开启精品提炼式发展模式
  博兴县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化。制订出台文化发展三年实施计划,结合县域实际规划年度文艺作品创作清单,及早规划好重要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规划会,集中发动文艺家群策群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批艺术精品,积极开拓歌唱、文学等精品创作新领域。
  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多元化。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建立完善文艺创作基地,丰富重大文艺创作题材库,将更多的资源整合到文艺精品创作上来。抓实地域特色题材,围绕黄河流域、吕剧之乡、麻大湖、柳编技艺等资源,开拓美丽博兴新视野;抓实博兴名人题材,做大孝子董永文化名人资源文章。
  做好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常态化工作。制订出台《博兴县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奖励办法》,争取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对重大创作行为进行项目扶持,对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各类文艺精品创作者进行奖励;推动项目申报,加大力度扶持入选省市级的文艺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申报跟踪扶持机制。
  开启数字化宣讲新模式
  居民文娱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在线上释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文娱产业获得了更大市场。博兴县注重为群众文化活动拓宽线上活动空间,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
  以直播方式吸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期间,文旅部非遗司在全国范围精选了12款非遗好物在人民网进行直播推介,博兴柳编野餐小方篮入选。当年7月,博兴柳编入选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非遗网红名单。草柳编艺人王贵芝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展示草柳编手艺,带动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转播。
  以慕课形式提供精神供给。博兴县文化馆推送的文化系列慕课,充分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打造线上学习阵地;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开展“吕剧进校园”线上授课及“戏曲演唱会”云端直播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以图书馆、博物馆为阵地宣传优秀历史文化。县图书馆打造的数字图书馆疫情防控期间吸引了大量粉丝,致力于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进万家;县博物馆开展的“博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鉴赏”让市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博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者为博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