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作家校长李广田
侯玉杰
  李广田(1906—1968),1906年10月出生于今邹平市(原齐东县)码头镇小杨家村的一户贫寒农家,本名王锡爵,排行老四。因家中生活拮据,被过继给邻近的草庙村中年无子的舅舅李汉云,改姓李,名广田,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
  李广田自幼聪明过人,在舅舅的支持下,他一面上学博览群书,一面适当做些农活,学业日益精进。1921年夏,李广田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没有毕业就被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聘为教员。
  仅仅工作了半年,1923年,李广田奔赴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他接受进步思想,并于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与同学邓广铭等人组织“书报介绍社”。因介绍鲁迅、郭沫若的书籍及苏联作品,李广田被军阀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家中得知李广田被捕入狱,忧心如焚,急忙变卖掉祖传的果林、田园,凑了一大笔钱赶到济南,试图用金钱将他赎出,未果。正当大家以为李广田难逃此劫时,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入济南,山东军阀张宗昌溃败,李广田随后被释放。出狱后,国民党齐东县党部邀请李广田到县党部任职,但他不为所动,拒绝邀请,到山东省陵县任一小学教师,1929年初又到曲阜省立二师附小任教。
  1929年夏,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李广田到了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再转入外语系本科,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在北京大学期间,李广田埋头苦读,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他同时热衷于创作诗歌和散文。1930年,他在《未名》半月刊终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狱前》,就是描写自己狱中生活的。但是,他创作最多的还是诗歌,并多次在《现代》杂志和《华北日报》副刊上发表。这期间,他和同学卞之琳、何其芳交往密切,成为好友。1936年,三人将各自所创作的诗歌合编为一本《汉园集》出版发行,其中《地之子》一诗是李广田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汉园就是汉花园,位于北大校园内,于是世人就将他们合称为“汉园诗人”。
  李广田由诗歌出名,而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是散文。1935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教书育人的同时,他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1936年,李广田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画廊集》,随之又出版了《银狐集》,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高度重视,李广田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李广田随学校迁至泰安,在泰山脚下开展教学活动。但时间不长,至年底,迫于敌机的狂轰滥炸,学校师生不得不离开泰安,由河南入湖北,最后到达四川。两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李广田目睹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情的高涨、百姓的疾苦,接触了一些共产党员,思想有了很大进步。
  1939年,流亡到四川后,李广田先到四川罗江六中任教,因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被解聘,再经同学卞之琳介绍,转到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1941年9月,李广田随叙永分校迁到昆明,并入昆明西南联大本校。在西南联大,李广田任教于中文系,主要讲授文艺理论。
  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作为爱国的知识分子,李广田一面教书、创作,一面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文学社团活动和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文艺社导师,和朱自清、闻一多等共同领导学生的文艺活动,办刊物、出周报、举行各种集会、宣传抗日思想,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国。思想的成熟带来了创作的丰收,他出版了散文集《雀蓑记》,以流亡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散文集《圈外》,再版改为《西行记》。这一时期,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灌木集》《回声》,短篇小说集《欢喜团》,论文集《诗的艺术》;完成了长篇小说《引力》的创作,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此书很快就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在西南联大的几年,李广田文思泉涌,在诗歌、散文、诗歌评论、文艺批评、文学理论等若干领域都取得一定的成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战争又阴云密布,1945年底发生了国民党军警、特务向集会学生扔手榴弹炸死4名学生的惨案,李广田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与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游行、罢课、为四烈士守灵等活动。他怀着满腔的愤怒,以笔为枪,写下了杂文《不是为了纪念》、诗歌《我听见有人控告我》。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广田毅然用真名发表杂文和诗歌,控诉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当获悉自己也被列入国民党特务暗杀的黑名单时,他毫不畏惧,照常参加各种活动。
  1946年9月,西南联大恢复原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李广田到南开大学任副教授,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中,他站在进步学生一边,慰问被特务打伤的学生,发表斥责国民党法西斯暴行的演说。李广田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经朱自清邀请,转至清华大学任教授,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朱自清病逝,李广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李广田当选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1950年11月,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这一时期,李广田负责编选《朱自清选集》,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金坛子》、散文集《日边随笔》、文学评论《文学枝叶》《文艺书简》、文艺论文集《创作论》等著作。他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理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李广田被任命为云南大学党组书记、副校长。李广田主持云南大学的日常工作,并兼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5月,李广田任云南大学校长。在他主持工作的几年里,云南大学建立了新的教学制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云南大学工作期间,李广田的著作有诗集《春城集》、自选集《散文三十篇》,还陆续写了一些散文,特别是《花潮》成为名篇,评论家们对其评价极高。
  李广田最让人民难以忘怀的,是重新整理修订了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并担任同名影片的文学顾问。《阿诗玛》是中国第一部音乐电影片,震动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的文坛,“阿诗玛”成了云南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此外,他还整理并出版了傣族传说《一滴蜜》,长篇叙事诗《线秀》,对民间文学的挖掘整理作出了显著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