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报道)1月9日,市委宣传部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有关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滨州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5岁,较2012年增加2.04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7.29/10万、3.99‰、4.91‰降至2021年的零死亡、1.69‰、2.66‰,各项健康指标全面优化,健康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健康滨州建设开启新征程。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制定出台《“健康滨州2030”规划纲要》,启动健康滨州行动(2020-2022年),实施健康知识普及等15项专项行动。将健康滨州建设与健康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国家卫生乡镇达到35个,省级卫生村庄达到2461个,实现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全覆盖;滨州连续29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名片”,并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全市组建运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5个,覆盖89家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共体均达到国家紧密型评判标准。三医联动改革成效显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2年的43%降至2021年的25.86%,居民公立医院住院医保实际报销增至61.32%。滨州市公立医院改革先后2次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先后2次承办全省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医共体改革经验做法入选省委典型改革案例。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分别达到3192个、3.07万人、2.67万张,较2012年增长53.2%、51.2%、48.3%;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从2012年的2.16人、2.04人,提高到2021年的3.24人、3.45人。总投资36.73亿元的“三院”项目全部启用。全市建设4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5处,社区医院实现县市区全覆盖;100%、42.22%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分别建成42个、381个。2021年,我市成为全省3个汇集省级区域医疗、公卫应急救援和中医医疗“三大中心”的城市之一。
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84元,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7.67%、78.92%、75.58%。成为全省首批“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市,23.5万名“三高”患者得到规范化干预。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集中推进、防疫能力显著增强,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94/10万和0.46/10万以下。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切实担负起“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的政治责任,保持了疫情总体平稳态势。
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日间病房”等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全面推开。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90处国医堂(中医馆)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新增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获批国家级中医医师规培基地、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首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开创新局面。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实现县市区政府统保全覆盖;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实现市县全覆盖,医养结合机构达到24家,床位达11883张;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2.35%,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占比达89.92%。针对妇女儿童,免费“两癌”筛查覆盖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累计惠及逾百万人次;实施“六免三救助”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基本服务免费制度,2021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四病”筛查率分别达98.6%、92.4%、100%。全面实施三孩政策,全面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达294家,托位数15557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3.96个。深入推进计生协会改革,被确定为全国地方计生协改革试点市,改革经验获中国计生协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