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市派驻邹第一书记工作组帮扶10个村发展培育20个产业项目
实现共富项目全覆盖助力发展速度再加快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杨林峰马哲报道)市派驻邹第一书记工作组共10人,来自9个市直单位,重点帮扶10个村。自2021年9月驻村帮扶以来,该工作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产业帮扶添动力、为民服务增福祉的工作思路,积极找准帮扶工作症结、提高帮扶工作实效,有力确保“帮”到根上、“扶”到点上,实现强村共富项目全覆盖,全力以赴将帮扶村带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党建引领定方向“软弱涣散”变“凝心聚力”
  市派驻邹第一书记工作组坚持“身入”且“心至”,聚焦思想看齐、任务看齐、力量看齐、目标看齐“四个看齐”,讲政治勇担当、看先进促提升、聚合力抓攻坚、引活水兴产业,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驻村伊始,第一书记工作组从组织生活抓起、从制度落实严起、从自身建设做起,团结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学理论、讲政治、做实事,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外出学习,进一步锤炼党性、开阔视野、学习技术,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能力。通过换届选举、人才回流等措施,累计整改问题23个,发展党员14人、入党积极分子33人,培养后备人才20人,有效提升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成立市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执行每月轮值制度,流动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的基础上,举办帮扶工作分享交流会,共同研究推动村党组织建设、帮扶项目、为民服务、乡村治理等工作,有效解决帮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有力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产业帮扶添动力“穷乡僻壤”变“共富沃土”
  市派驻邹第一书记工作组深知制约乡村振兴的“卡脖子”难题在产业,坚持“知困”而“治本”,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上下用心、唯“产”是务,积极发挥帮扶资金撬动作用,指导各村用好政策红利,全力实现了市派第一书记帮扶村强村共富项目全覆盖,累计发展培育产业项目20个,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3个,帮助新增村集体收入80.5万元,帮扶村年集体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以上,切实打牢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好生街道姜家村第一书记吴振银积极争取省、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办事处项目资金260余万元,推进花卉产业提档升级项目,建设高标准智慧温室大棚1座,面积3968平方米,今年以来,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下,已完成销售收入60余万元,实现利润18万元。同时,该项目作为好生街道办事处花卉产业提档升级示范性项目,已带动社会资金超1000万元用于花卉产业提升。
  西董街道白云涧村第一书记朱汉亭锚定“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民生、实施产业振兴”三大攻坚任务,发展造血产业,依托村内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民宿建设项目,2022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试点运行村;与烟台茶叶学会合作,成功引进“北茶一号”茶叶种植项目;引进欣顺马术俱乐部,承接马术教学、马术表演、马术比赛等项目。通过民宿运营、茶叶种植及营销、土地流转、五清攻坚等举措,实现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为民服务增福祉由“习惯改变”变“品质提升”
  市派驻邹第一书记工作组坚持“心入”而“情入”,将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去办,将群众的事当成个人的事来管,做到身入乡村、心入乡村、情入乡村,积极帮助各村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帮扶所在村完善道路、管网、燃气、用电、水利等基础设施,为村内建起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指导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发动村民广泛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秀美宜居。
  韩店镇西韦村第一书记吴玉春,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积极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76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52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并建设文明实践大舞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黄山街道碑楼村第一书记佟华丽,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与村“两委”一起,与邹平市供销社对接,投资60万元建设碑楼村供销综合服务社,并于2023年1月正式运营,村民购物可享受优惠,充分满足群众购物需求。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