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该怎么做
张培培
  在数字化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也应该看到,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信息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人群、行业、区域等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接入、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数字资源的获取使用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城乡“数字鸿沟”本质上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在数字时代的反映。城乡“数字鸿沟”不仅成为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的痛点,也成为未来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分析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探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不同数字化发展阶段,“数字鸿沟”的表现也不一样。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代表了“数字鸿沟”的不同类型。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已从最初的接入鸿沟逐渐转向更深层、更新型的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有了新的表现。
  农业领域产业数字化水平滞后于非农产业。产业数字化是指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实现其数字化转型。尽管有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发展亮点,但受制于“三农”领域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备、涉农信息技术工具匮乏、数字技术的农业应用范围有限等原因,农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仍然相对滞后。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业、工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而农业领域数字经济渗透率仅有10.5%,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数字化程度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落后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
  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与城市存在差距。农村地区在线上与线下互联方面滞后于城镇,乡村数字孤岛现象突出,这些都妨碍了信息化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导致农村地区党务、村务的数字化水平、涉农事项在线办理能力、数字网格化治理水平偏低。另外,乡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供给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数字教育、在线医疗、数字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城乡差距依旧巨大。这不仅阻碍了数字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也影响了村民利用数字技术参政议政的热情,农村居民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分享到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带来的新型数字红利。
  农村居民在数字素养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使得相关人才向城市聚集,乡村数字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农业数字化升级的明显瓶颈。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加之近年来乡村人口结构性变化,农村空心化现象不容忽视,农村居民在深层次利用网络,特别是使用信息资源和数字技术就业、创收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使用门槛再一次提高,缺乏数字技能以及相关培训的农村劳动者可能处于不利的位置,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以及整体经济机会方面的差距。
  以数字乡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地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的发展速度,加强光纤网络、移动宽带等基础服务,布局农业物联网、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大数据与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和应用软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拓展数据获取途径,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数据获取和共享水平;加快乡村交通、水利、气象、电力、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完善农村电商配套基础设施;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充资金来源;积极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同步规划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农业升级。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将数字化融入包括农作物种植、营销等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打造无人农场、数字农场、数字果园、数字渔场等场景;推动涉农数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数商兴农”,以电商为抓手,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线上直播等电商模式成为新农活;加快数字乡村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拓宽乡村产品服务的销售渠道;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投融资创新,鼓励企业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把社会资本和公共投资整合起来;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农村地区集聚,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构建数字乡村社会。配合乡村基层治理的相关目标,推动数字党务、村务、商务在各地乡村个性化实践;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同步接入国家和省、市级平台,打破涉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涉农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基本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农村社区服务平台,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优化政务服务的民生小程序;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视农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互联网教学机制,将城市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乡村;提高农村医保信息数字化建设,发展数字健康,探索优质资源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等方式进一步下沉到乡村的方案路径。
  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共享新型数字红利。构建和完善农村数字人才体系,建立城乡人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数字专家和人才向乡村基层流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通过远程培训、委托实习等方式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培养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教育投入,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乡村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开发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优质资源普惠中的覆盖作用;开发针对边缘人群及地区的数字化工具,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推动“互联网+”教育、医疗、法律、金融、文化等向农村延伸,让农民更好地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来源:学习时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