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准大学生”家庭教育须把握四个着力点
史吉海
  进入八月份,很多“准大学生”家庭处于孩子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已获取录取信息或正在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的“非常时刻”。这一阶段,属于孩子及家长心理预期与承受的“特殊时期”,做好该阶段的家庭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做好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应着力把握好四个方面。
  心态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心态,是一个人在特定阶段对自己内心和外在客观事物的现实反映。心态教育,对处于“准大学生”期间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此阶段的孩子,既可能为考取心仪的大学而沾沾自喜,也可能为没实现理想的目标而垂头丧气,又或者因为迫切想了解录取信息而焦躁不安……与此同时,家长的情绪也会呈现出“激动”“兴奋”“埋怨”“懊悔”“焦虑”“烦躁”等诸多不稳定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心态教育。做好“准大学生”的心态教育,家长一方面要通过讲解典型案例、经常促膝谈心,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人生某一阶段的得失与成败,引领其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学会把控情绪、调和情绪、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所以,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给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营造宽松和愉悦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心态铺路奠基,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劳动教育:孩子成就人生的底色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发展是在劳动中完成的。劳动过程是人满足自己生存和生活需求,使自己获得主体性的过程。我们常常说,劳动是一种美德。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劳动是与品德教育相契合,与育人为本相一致的。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就在于立德树人,因而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对于处于“准大学生”阶段的孩子,家长完全可以让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具体的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从中体味父母的不易、感知家庭为其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不易,并不断从内心深处洗涤自己的心灵,涵养自己的品德。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推己及人、推己及物,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同时,家长也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劳动,既要以身示范,也要规范引导。不能以孩子不会做、做不好等为理由,去限制乃至排斥孩子的劳动欲望,从而使孩子失去本该在劳动中获得的成长与锻炼机会。家长要善于通过劳动规划、分享与展示等,让孩子从心底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使孩子在劳动中擦亮人生成长的底色,为自己一生的幸福打开快乐之门。
  安全教育:护航孩子生命的重要保障
  “准大学生”阶段孩子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人身安全。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但很多家长对于“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所欠缺,认为孩子大了,可以自己保证安全。同时,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教育,常常会忽略安全教育。
  殊不知,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安全才是实现一切的保障。处于“准大学生”时期的孩子,由于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身边潜在的危险并不敏感。很多时候,孩子无法意识到安全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家长做好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规避风险。尤其在孩子结伴外出游玩的过程中,安全教育更是必不可少。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周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教育,事先预防,既要传授给孩子安全方面的知识,也要手把手教给孩子规避危险的技能;要用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教导孩子熟知安全常识,精研安全技能,做到事前有预案,临危而不乱。孩子外出时,家长应尽可能陪同,并在社会实践中教育孩子做好安全防范。在孩子独自或结伴外出游玩时,要嘱咐他们做好防诈骗、防性侵、防交通事故、防烫伤烧伤、防溺水、防野外用火、防自然灾害等。要把生命教育融入安全教育,并用实践案例教育引导孩子形成居安思危和防微杜渐的意识,用安全教育点亮孩子的生命之旅。
  准备教育:孩子生涯发展的基础
  处于“准大学生”阶段的孩子,伴随高考的结束往往会全身心放松,“玩性”十足,“野性”难收。即使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或者获取录取信息后,自身知道应该为下一步的开学做些准备,但往往会因过度的放松而难以集中思绪。此时,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准备教育。
  一方面,家长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招生老师在通知家长孩子的录取信息时,也会提醒家长合理引导孩子在自己拟学习的领域制定读书计划、多看某一领域的专业书籍等。因此,家长要及时引领处于“准大学生”阶段的孩子适时“收心”“归位”,教育并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身心准备、学习准备、生活准备和社会准备等。要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的人生,尤其是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通过家庭教育中的准备教育,使处于“准大学生”阶段的孩子在新的起点上,怀揣梦想,笃定目标,勇毅前行。
  (作者系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