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县级党校教育课程体系
权培培周瑞

  孙子兵法城。图片来源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丰富党校教育内容,使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时充分吸收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进而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县级党校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教育理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引入无疑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党校教育内涵。目前,部分县级党校开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课程较少,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县级党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党性教育课程、经济社会发展课程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课程安排中仅是点缀,未能形成课程体系。县级党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县级党校多数未成立专门教研室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党校教师多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对传统文化研究不深。培训方式单一,以讲授式为主,学员参与度低、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意蕴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党校教育课程体系,在理论意义上讲,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在现实意义上讲,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担当感,增强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专属课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系统教学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时需开发传统文化系统性课程。惠民县拥有“孙子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三大文化资源,可开发专属课程进行教学,如“孙子智慧”“红色担当”“黄河精神”等系统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既能展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又能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质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适应新时代需要。党校孙子文化课程中,可将孙子兵法的智慧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古为今用,创造性地打造干部思维课程。如:《孙子兵法》开篇提到通过“五事七计”预知胜负,在党校传统文化课程中可通过“五事七计”模型,总结年轻干部能干成事的关键要素,以此提高年轻干部“想干事”的热情,增强“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党校红色文化课程设置时,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将惠民县本土红色故事进行总结和提炼,确保本土红色文化课程既具有实效性又有针对性。在党校黄河文化课程中,可将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基本特征与锤炼党员领导干部“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的能力相结合,将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相结合,促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与创新应用。
  借助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模式外,还可以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多主体协调内容生产机制,积极运用多媒体等资源优势,通过歌曲、视频影像、VR、MR、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再现历史场景,以满足多元化、信息化教育需求,提升课程吸引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多措并举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学、讲、评”机制,提高党校教师传统文化教学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好县级党校传统文化教育关键也在教师。在县级党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将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传统文化讲授的专家、学者选聘为党校兼职教师,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师资保障。
  总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融入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惠民县委党校、滨城区改革创新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