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张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育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我国拥有体量巨大的教师队伍,当前专任教师达1800多万名,他们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亿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即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提供精神动力。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正确方向。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担当历史重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描绘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奋斗图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了“设计方案”,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教师、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的时代课题。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凝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共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依照中国教育发展现状而提出,是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深度回应,是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体现,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应具备的集体人格,它精炼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怎样建设教师队伍”的深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践的“指挥棒”。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践行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中。2009年,黄大年响应祖国召唤,放弃国外工作举家回国,开启“拼命三郎”工作模式。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黄大年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教师队伍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伟大事业中,融入教育强国建设伟大奋斗中。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指教育工作者应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给受教育者作出榜样。孔子堪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典范,他要求学生好学乐学,自己就“好古敏求”;他要求学生见利思义,自己就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涵养学识修养和道德品行,正人先正己,立德先立师,才能做好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育人的大智慧。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涵养心灵。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活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是中国古代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认识不同学生在认知能力、个性差异、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优势潜能,做到知学生、懂学生、爱学生。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成为智者、大师的重要品格。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就要装有“一桶水”。古人云“学不可以已”,教师要不断求知、不断探索。勤学是态度,笃行是实践,求是是原则,创新是方法。广大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渴求知识、知行合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尝试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知识,引领学生探求未知领域。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情感根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知易行难,爱人、奉献并非易事。奉献不难,难的是一生坚守。广大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把爱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作为广大教师深耕教学的目标追求,并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用博爱之心润学生心灵、用乐教之情育未来之子、用赤诚之心助教育事业。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工作者从教的最高境界。“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老子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矢志于道的要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工作者要内化知识,有自己的人文精神、生命意识、价值观念才能感化他人,才能用灵魂去触动灵魂。师者要有体道处世的态度,心胸旷达、海纳百川;要有修身悟道的追求,终身学习,躬耕实践;要有得道传道的责任使命,传承精神、塑造生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也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教师队伍规划、教师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等,不断改进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具体化、常态化;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引领,通过专家解读、政策宣讲等多样化形式,在全社会范围选树模范典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明晰的奋斗方向。
  作者单位为滨州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