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黄河有德水 润物细无声
滨州黄河文化育人主题课程实践与探索
杨宝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滨州因黄河而兴,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几千年来沉淀了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组织中小学积极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努力促进其育人价值的活态转化,构建“黄河文化育人主题课程”,取得初步成效。
  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丰厚课程内涵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滨州是黄河文化、齐文化发祥地之一,既涌现出了兵圣孙武、数学家刘徽、经学家伏生、文学家东方朔、孝子董永、政治家范仲淹、帝师杜受田、近代国学大师梁漱溟等著名历史人物,又孕育形成了“孝文化”“吕剧”“胡集书会”“黄河泥塑”“布老虎”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教育局引导各学校从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中萃取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精神血脉,丰厚学校文化底蕴和课程内涵,提升黄河文化教育品质。惠民县依托孙子文化创编“孙子竹简舞”和“兵法”特色课间操,把“孙子兵法十三篇”纳入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持续开展“孙武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体悟先贤的智慧和滨州的历史文化意蕴,通过“修言行之美,立志趣之学”,培育新时代勇毅智慧少年。
  突出凝练红色革命文化。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先后有20万子弟光荣参军、82万民工参与支前,境内共有万余名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如马耀南烈士、刘胡兰式女英雄吴洪英烈士等),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引导学校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把“老渤海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和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
  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贫穷落后的盐碱荒滩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结合“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校紧密联系我市在脱贫攻坚、实现小康、新农村建设、五大产业集群打造、“双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新成就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
  积极融入绿色生态文化。滨州沿河傍海,是黄河三角洲腹地,自然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环境也异常脆弱,开发利用和保护维持之间矛盾较为突出。要引导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教育、爱护家乡资源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黄河生态价值观。
  活用黄河文化资源,赋能学生成长
  注重共建共享,营造活态环境。滨州市打造了一批省市级中小学研学基地,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中小学积极营造黄河文化学习和传播环境,将黄河特色地域文化浸润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之中。如滨城区第一小学设立“周恩来班”,引导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邹平市部分中小学汲取范仲淹、梁漱溟等先贤思想精髓,逐步形成了先忧后乐、唯真唯实的校风。
  注重理念更新,建设活态课程。我市将黄河资源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起了“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具有黄河文化印记的课程体系。如,滨州莲华学园立足培养学生有担当、懂生活、会学习、能创造,构建起了“双螺旋”课程体系,开发了“黄色乡土河、绿色生态河、蓝色科技河、古色底蕴河、红色革命河”“五韵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邹平市临池镇中心小学着眼传承红色基因,结合黄河文化特色,落实五育并举,开发了“山里红”田园生长课程,引领孩子们做勤劳的田园小主人,带领学生回归田园生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培养自主生活能力。
  突出实践要求,打造活态课堂。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学习书本知识,更需要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体悟和感受。博兴县第六中学开发校本课程《蒲编工艺》,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传承黄河岸边的乡土生活和智慧;惠民县清河镇中学用篆刻艺术描绘别样的母亲河,让学生们体会黄河的博大与包容;滨城区玉龙湖小学开设《黄河泥塑》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巧手创作中感悟黄河的质朴与灵动。
  完善推进机制,整体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质量
  为推动黄河文化育人主题课程建设与实施,滨州市构建了“专业引领+基地实践+课题攻关+辐射带动”工作机制。
  做好组织调控,强化专业引领。启动滨州市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建设项目,制定了主题式综合课程指导纲要,完善了教研员项目联络机制,并组织专家定期到校指导。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建立起了特色校本实践课程体系。
  加强基地实践,实施课题攻关。2022年,滨州市经过遴选确定34所学校为义务教育教研基地,其中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莲华学园等学校为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基地,旨在激发基层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广大教师的课程创造力,打造课程改革试验田。同时,突出实践实证,强化课题引领,2022年我市立项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27个,并立项市级专项课题35个。各县市区、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了黄河文化育人微课题研究。
  组织展示交流,实施辐射带动。在坚持定期开展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和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同时,今年4月,滨州市又开展了教研基地亮目标、亮进展、亮举措“三亮”活动,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阶段总结会、推进会,以活态形式开成现场展示会和观摩会,同时遴选部分优秀案例向全市推广,有力推动了黄河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和育人质量提升。
  下一步,滨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鉴兄弟地市和学校先进经验,加快推进黄河文化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完善机制、提升品质,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为滨州市教育局)
  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 课 题 批 准 号 :2022HHZX307)《黄河三角洲非遗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的区域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和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黄河文化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3-HHZX-002)《黄河三角洲非遗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的区域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终结性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