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成功化解这起纠纷的徐磊,另一个身份是社区网格员。
“劳动争议通常选择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我们通过全科大网格这张网,实行‘一格一员’调解机制,街道62名专职网格员全部担任兼职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以及民情熟的优势,深入网格内公共场所、住户排查化解纠纷,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市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主任、人社所所长张树宇介绍。
街道坚持线上线下联动联调,通过更靠前、更柔和的方式,拓展劳动争议纠纷收集途径。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调解”等平台进行纠纷收集;另一方面,聚焦突出领域,开展线下大走访收集信息,确保劳动争议纠纷早发现、早了解、早处理。
变“提前预知”为“超前化解”。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百姓管家”小程序、“全科大网格”App和“红色蜂巢智汇市中”小程序等线上线下平台,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上报至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线上平台,由该中心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分析研判、理清原由,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化解措施,超前快速化解。
变“坐堂问诊”为“出门巡诊”。发挥“调委会+律师团队”调解优势,及时关注社区网格群、小区群、楼栋群,邀请辖区内退休老人、红色志愿者、律师等群体开展“幸福来敲门”集中行动,广纳社情民意,捕捉民生第一信号,及时筛选出劳动争议纠纷,通过邻里调解共同参与,真正实现“哪里有矛盾纠纷,敲门行动就到哪里”。
变“独立分工”为“交叉赋能”。综治、信访、司法等相关牵头部门坚持“一天一碰头”,梳理汇总当日排查的矛盾纠纷信息;“一周一调度”,每周调度、督查各社区(村)矛盾纠纷调处情况;“一月一研判”,深度分析研判矛盾纠纷信息和舆情动态,重点做好诉前调解中发现企业用工趋势变化,劳动争议热点问题、疑难复杂问题的分析研判,着力实现工作对接常态化、调处预防化解提前化。
案结事了人和的闭环服务
此心安处是吾乡。对群众来说,生活安居乐业才是正解。
市中街道打造“众诚”品牌工作室,积极拓宽全链条联合调解渠道,寻求劳动纠纷调解“最优解”。在调解过程中,坚持分类施策,针对新时期不同类型的劳动纠纷争议,研究探讨最优调解方法,同时延长调解服务链条,跟进当事人需求,提供法律宣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形成服务闭环,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联合式高效攻坚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针对常见调解问题,分类制作和摆放使用手册,设置咨询台,为群众提供相关业务咨询服务,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整合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信访办、司法所等力量,对集体性、突发性的劳动人事争议疑难案件联合会诊、合力攻坚。
法治化平台帮扶调解。围绕“向谁普、普什么,谁来普、怎么普”,直面问题、直插基层,深入开展劳动法律宣传活动。严格规范接待、咨询、受理、调解、送达、反馈等工作环节,受案当面引导告知调解案件的相关程序、法律程序及救济途径,办案使用规范业务术语和统一调解文书,结案后及时跟进调解进度。结合辖区企业招工情况以及“滨州就好办”“新起点就业”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就业帮助,配备专人专职专责归档管理整套档案卷宗。
清单制过程跟踪调解。坚持快办案、不积案工作原则,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群众或企业因政策、材料等原因无法顺利办结的业务,统一收集汇总形成“办不成”事项清单,采取专人负责、兜底解决的服务模式,定期通过日碰头、周调度、月研判等会议研究解决,将“办不成”事项变成“办得成”“办得好”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