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6日
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侯国婷张琳张璇
文章字数:2,733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更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解答文化之问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在文化觉醒中寻求真理,选择道路。新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国呈现出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传播力绽放着蓬勃活力。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以文化之魂助力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筑牢文化强国根基,为新环境下解决文化课题提供了科学指引。
  聚焦文化之问的理论回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构成新时代的文化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3年、2018年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到孔庙、莫高窟、殷墟等100多处文化遗产考察,在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理论层面为文化之问作出了深刻解答。完整的系统、严密的逻辑、科学的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多个方面回答了文化之问的理论内涵。
  汲取博大精深的理论滋养。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文化理论的创新突破,也有在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要求、任务书。“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也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解释了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的深层次关系,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十一个“深刻体会”、十六个方面的谋划和部署,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把握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路径,回答了文化之问的实践内涵。
  坚持党性原则的理论保证。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思想文化工作也遇到了新挑战、新问题,“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也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过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文化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断提升。时至今日,结合新的环境因素,我们必须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写好新时代的文化故事,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突出把握“两个结合”,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环境新形势对文化工作提出新要求,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力量。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理论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也为高质量开展文化工作提供了遵循。今天的中国摆脱了过去“挨打、挨饿”的局面,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从实践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对文化工作布局的各个方面作出详细部署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注重涵养文化自信。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才能把握时代浪潮、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经久不衰,这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
  注重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从古老到创新,历经千年,承载起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强大自信,也搭建起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桥梁”。
  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也涵养着文化的独特价值。滨州素有“九朝齐鲁重镇”“千年文化古城”之称,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新征程上,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抓牢文化根基的基础上,方能彰显品质滨州建设成效。
  着眼于创造性转化,持续推进文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历史中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故事,承载着文化的力量,需坚持用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章,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滨州市抓好文化品质建设,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响孙子文化、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三大文化品牌。近年来,滨州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编排《郑板桥》《老邪上任》等多部廉洁文化主题剧目。《老邪上任》作为全省唯一参赛戏剧类作品,获第十八届“群星奖”。《郑板桥》在全省院线平台巡演,并通过省演艺集团剧院、媒体资源推向全国,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效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沾化区为例,该区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重点实施“山东手造·沾化好礼”推进工程,选取19种特色手工艺品列入手造项目库重点扶持,打造2处展示体验中心,评选认定5家区级非遗工坊,举办“沾化手造·炫彩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为手造设计生产和展览展示搭建了良好平台,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部分项目创作生产渐成规模。
  着眼于唱响发展主旋律,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滨州市深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带动红色旅游发展,提高市民社会文明素养。举办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等相结合,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丰富多元方式诠释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新气象,开创滨州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滨州市沾化区委党校、滨州市应急管理局、北镇中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