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6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崔凌凤
文章字数:2,6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滨州市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地带,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合之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机遇难得。
  打通农村经济发展堵点,加快城乡产业融合
  加快发展三产融合。抢抓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抓重点、强基础、创特色,让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多渠道盘活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现有资源,依靠科技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要素管理机制,强化要素管理对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导向作用。发挥中裕三产融合示范园引领作用,依托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高水平现代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加速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着力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依托沿黄、沿徒骇河等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引进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搭建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合作平台,促进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加大对农业先进技术创新引导,尤其是应积极推进城乡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如鼓励农业企业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或宣讲活动。与此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互联网思维,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采取“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农户增收;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农业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
  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创建特色产品品牌,提升滨州农产品整体形象。发展“互联网+农业和休闲创意农业”、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园区+乡村特色旅游”、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产品生产、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一体化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
  打通人居环境整治堵点,推动城乡共建共享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好农村“七改”工程,探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旱厕改造、清洁取暖等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村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识和普及程度,在农村进行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开展示范种植养殖,组织农民观摩示范效果,吸引和带动周围农户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播种施肥等技术,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促进农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广中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力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全面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高品质秀美乡村。持之以恒抓好林水会战,开展森林村镇创建,推动绿化示范镇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湖巡护力度,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打通城乡要素流通堵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做好上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始终把农民充分享受融合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作为出发点,形成政策体系。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集中资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加大对涉农企业扶持力度,向有利于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融合主体倾斜,确保农民更好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制定乡村人才专项规划。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需求目录和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和发展薄弱村居流动,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涉农企业、合作社与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在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突出人才的实践,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高校也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人才专业,做好人才的定制化工作。完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健全大学生下乡政策机制,继续优化选调生、“村官”选拔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大学生下乡支教,同时加大返乡就业大学生的政策补贴力度,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给予回乡创业人才适当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免息贷款等,全面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缓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开发契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打通基础设施建设堵点,实现公共服务一体
  提高民生保障力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农村道路、渠系、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事业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同时适度加大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垃圾的处理回收和污水处理水平,全面提升与现代产业融合相衔接的农村硬件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建+配套组织”建设作为村级组织融合发展文章的核心课题,持续开展“基层组织力全面提升年”活动,开展好农村党员“淬火工程”,落实“两规范一运用”工作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搭建高效有序的居民自治和互助平台,提高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
  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推行包片联户、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制度,实行服务项目认领制,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的为民服务格局。强化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针对性和及时性,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建立村级为民服务事项代办点,实现民政、社保、低保、残联、优抚等便民事项帮办代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