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2日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心安城市”建设
刘新
文章字数:1,550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对城市生活和城市工作有了更高期待和更高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人民性,为“心安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可以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人的基本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这五大需求从低到高,构成了人生存发展的一个金字塔形状。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人会寻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城市应具备提供这些多层次需求的所有功能,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安全这种低层次需求,还要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精神层面需求。“心安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要以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做好“心安城市”工作,需要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如果我们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与心安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看,推动“心安城市”工作应系统性满足上述五个层次的需求,做好“安康”、“安身”、“安业”、“安居”和“安心”。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需提高城市的健康性。在现代,居民对城市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城市建设应为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推广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居民躯体、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体育健身设施及活动场所,形成完善的健康产业体系;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理念,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空气、水、食品,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
  满足人的安全需求,需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城市人口规模大、密集,是生产、生活的集成,是各种风险的集合地和矛盾的汇集点,存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城市建设要把城市安全放在第一位,着力预防为主,健全“智防、心防、共防”治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水平,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等组织开展飞行检查,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满足人的归属感需求,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城市建设应注重居住环境改善和社区环境营造,不断满足居民的归属感和情感需要;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归属感需求,就要增加建设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文体设施数量及公园绿地面积,拓展城市居民交往活动空间;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城市居民出行;还要建设广覆盖的互联网络,满足信息时代新的社交需求。
  满足人的尊重需求,就要提高城市治理的广泛参与性。提高促进城市居民平等享有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重点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和关怀,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构建政府、市民、社会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城市治理格局,提高居民对城市治理的参与性;畅通城市管理的表达渠道、意见反馈高效路径,真正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提高城市的文化精神活力。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人的心理健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建设完备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打造高阶版的营商环境,让创业者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便利舞台。
  作者为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副教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