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25日
乘借政策东风高质量发展滨州现代海洋经济
张亮
文章字数:2,217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七个沿海地市之一,乘借政策东风,破解发展难题,发展海洋经济具备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滨州具备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滨州海域面积1895.93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为126.44千米,共计岛屿21个。山东港口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直接腹地达7个市,辐射周边地区面积达6.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619万。
  各类资源丰富。2023年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为88.9%,超过了年均目标17.4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滨州境内整个平原以及北部海滩、浅海地下富含大量原油和天然气,是胜利油田的主要采油区。沿岸海域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地下卤水储量丰富,分布广、储量大、产量高;已探明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29种,是山东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滨州海域位于我国四大渔业场所之一的渤海湾渔场,北部数条河流穿境入海,为沿岸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生长、索饵、栖息和繁衍的天然场所。
  产业不断发展。根据公开资料,2022年,滨州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41亿元,占全市GDP的14.9%,产业前景广阔。海水养殖70万亩,以无棣、北海经济开发区大型企业为主;淡水养殖5万亩,以博兴、滨城散户养殖为主。渤海水产作为对虾养殖龙头企业,拥有池塘养殖面积3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年产对虾2万吨,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位居前列。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五个方面难题
  产业升级压力。应该看到,我市海洋经济产业依然是以传统的中低端养殖和初加工为主,产品竞争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滨州海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做好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虽然滨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投入,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仍有空间,特别是在海洋高技术产业领域。
  资金和政策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滨州市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丰富资金来源渠道,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人才培养和引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滨州在前期已开展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但仍需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特别是与滨州本土高校合作,培养更多海洋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塑造品牌,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4年,滨州市提出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规模、推动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海洋经济科创驱动引领、构建海域管理开发新格局、守牢涉海涉渔安全底线的工作重点。具体而言,应找准以下发展措施。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产业项目为重点,打造和培育重点涉海项目,挖存量,对原有产业提质扩能;扩增量,招商引资补链增链。特别是依托北海经济开发区、无棣、沾化现有涉海产业项目和优质资源,将“取之不尽”的海水变为“利之不竭”的产业。
  拓展向海发展空间。以“四港联动”为基础,逐步形成以港兴城、港产互动、产城共融的港航经济群,并采取公铁水空多方式联运,以实现“通河达海联五洲”,使滨州全域成为海洋经济的腹地。坚持内陆、沿海、近海、远海统一谋划,通过风电装备、深海网箱、海底软管等产业链条延伸,由点到面探索,从近浅海向深远海领域迈进,拓展新的海洋产业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促进品牌塑造。充分利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加强与涉海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引进海洋技术、成果、专利等,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养殖方面,建设“海上粮仓”,依托我市海洋牧场,引进推广海胆、沼虾等新品种。在深加工业方面,推动水产初加工向冷冻调理、海味休闲和海洋保健食品精深加工发展,研发水产预制菜。在品牌塑造方面,做“响”渔业品牌,通过申请和打造地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活动品牌,以点带面塑造滨州海洋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擦亮“海鲜陆养”滨州名片。
  强化人才培养。说一千道一万,事情还得人来干。一方面,应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快速提升产业水平,在时间上抢占先机。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土专家”,在山东航空学院、滨州职业学院、鲁北技师学院等高校设置特色海洋学科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好结合,厚植本土人才优势,带动更多人投身海洋经济创业创新,真正让海洋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大产业。
  严格执法与宣传结合,守护碧海蓝天。严格执法是基础。要开展常态化护海护渔专项行动,海洋执法、渔业、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形成执法司法合力,严打涉海,尤其是危害海洋环境的各类违法犯罪。要实施护安工程,为渔民、企业在出海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保驾护航。加强宣传为长远。要依托各类媒体,组织涉海企业、涉海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开展海洋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亲海活动服务质量,营造亲海、爱海、强海的良性社会环境,引导深植“向海向洋向未来”的发展理念。
  作者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