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5日
“过客”与“放下”
○潘钧国
文章字数:1,567
  今年这个中秋节,我自己一个人过的,虽孤单,却也悠闲、自在。
  那天,妻子和儿子儿媳还有将满3岁的小孙女回烟台娘家,本计划跟他们一起去的,但因为赶在中秋假日,估计去的人多要在外安排住宿,烟台作为海滨热门旅游城市,合适的酒店价格陡涨且不好订,我就决定不去“找麻烦”,自己留在家里。
  第一次在中秋节这个讲究团圆的日子感受到冷清,回想以往过的每个中秋节,除了在知青点、工厂、学校不能赶回家的几年是与同学、工友们一起过,其余都是回父母家,全家人一起热热闹闹一块过的,那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场面,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引发了当下一幕幕的回忆。
  相比过去,这些年的年节味儿确实淡了许多,一大家人分隔异地冷清过节的情形司空见惯。那是兔年春节,我就是一个人陪伴年过九旬的老母亲在我家过的,没想到那也是母亲的最后一个春节。而去年的中秋节,我们是去母亲所住颐养中心陪她过的,在那之后仅13天,母亲就因突发脑梗而离世,让我内心谋划已久集合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个年节的想法,从此不能实现了。
  一年一度,又到中秋节,心境与往年截然不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再次默读苏东坡怀咏中秋的这些诗句,内心的感慨难以名状。
  人,迟早会步入老年,在这个阶段,都会不断面对自己的长辈亲人乃至同辈朋友逐次离去的现实,就像看着海边一波波浪花消逝在沙滩上,人有感情,难免会为此感伤。然而,平心而想,包括人在内,所有的生命都免不了生死,无论存活时间长短,都只是个“过程”。每个人,相对这个世界而言都是过客;人与人,彼此互为过客;人与物,乃至财、权、名、利等等,同样也是过客。哪怕是那非物化的“情”字,除了少数“名垂千古”的名人能得享后人的长期追念外,大多数人也会在一两代人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被忘怀,匆匆如“烟消云散”。
  常言道“人生不过三万天”,相对于长度和广度无限的宇宙时空,区区几十年寿命都不过是极短的一瞬,及早地认知自己以及彼此都仅仅是“过客”,或许我们就会相对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诉求、欲念等。一方面更懂得珍惜当下,珍惜缘分并善待此生与自己有缘过往的人、事、物;另一方面更理性、务实地规划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既不浑浑噩噩,又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着眼于这人生几十年,在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享受自己可能享受并能消受得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人有思想,往往会想法很多,但这个“很多”如果不受理性控制,会自然而然地漫过一个度,变为“过多”,而且通常体现在欲念上。人,最难克制的是贪欲,最不易做到的是“放下”,从古到今,我们听过的、见过的为贪欲伤害他人、毁了自己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当人一步步走向暮年,目睹曾经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去的时候,就会渐次悟透“过客是注定,放下是必然”的真谛。《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用了那个经典的“了”字,看上去似乎消极,却也是委婉的警示,劝人要及时懂得“放下”。
  放下,是所有人唯一不二的终极归宿,区别只在于主动与被动,但尽管道理可以厘清,古往今来真正能放下的人却不多。人来这个世界短短几十年或百年,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天经地义,但不能忘了,人又要担当社会角色,必须立得端、行得正,无论上对老下对小、对周围的人、对所生活的社会,都要做友善、和谐并尽力赋能的一份子,只有以此立念,建立正向的名节观,时常约束、激励自己,在自己人生可能担当的各类角色中,先把事情做好,再力争做到出类拔萃,做成别人效仿学习的典范,乃至成就卓越扬名于世。
  沿着这样的轨迹走,才会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既积极向上又丰富充实;才会不断提升自己和家人的成就感、幸福感;才会为我们的后辈蹚出一条正道,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成为可以继承我们事业的有用之才,我们的人生才可以过得轻松、阳光;才可以如范文正公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哪怕是平凡,也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有尊严、无牵挂地过完一生。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