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屾 吕明旺通讯员王新颖
2023年10月,原告刘某到邹平市人民法院长山法庭要求立案,称自家50亩山药因邻地主人雇佣无人机喷洒农药,导致大面积减产,索赔经济损失11万元。被告李某则声称无人机打药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承办法官考虑到简单地一判了之,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于是就一遍遍前往山药地实地勘察,多次前往乡村调解室进行协商、联系包村干部上门调解。最终,原告放弃了部分诉讼请求,由原先诉求的11万元变为了4.5万元,并且当场过付,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邹平市人民法院长山法庭将多元解纷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多措并举优化多元解纷机制,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2024年至今,长山人民法庭审结各类民事案件493件,调解215件,撤诉129件,调撤率达70.21%。
整合基层解纷资源。长山人民法庭将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退休干部纳入到调解群体中来,不断完善“社会调解在前、非诉解决优先、法院诉讼在后”的解纷流程。
设立纠纷化解新场所。在责任区设立乡村调解室,由村书记、驻村干部担任调解员,联合村干部、老党员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提供法律咨询,成为村民信任的“和事佬”,老百姓的“贴心人”,在“家门口”解纷争,以法治力量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在邮局、村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流动法庭”,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就地调解等服务,缓解偏远乡镇、高龄人群诉讼难的问题;与长山镇政府开展合作,设立老韩工作室、老杨调解室,“长山人民法庭小井责任区乡村调解室”,对涉及家事纠纷、邻里纠纷案件提前介入,帮助查找案件当事人、开展释法明理工作,从而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积极培育解纷新力量。开展“法治夜校”,结合法庭办理的买卖合同纠纷、相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编写法律明白纸,将法治课堂搬到村内,为驻村干部普及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驻村干部学会运用法律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与长山镇政府合作,组织开展“心理学调解沟通技巧”专家讲座,为调解员提供调解实用技巧和方法,提升其专业素养,让调解员在化解纠纷的时候学会用法更要用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
下一步,邹平市人民法院长山法庭将坚持以“解忧长乐”党建品牌为引领,主动延伸服务职能,多举措优化多元解纷机制,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抓前端,治未病”,探索新形势下多元解纷新路径,护航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