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梅花开得真早,往年要出了正月才会开放的,我家的梅花今年农历的正月初十就次第开放了,过元宵节正好赶上盛开怒放,仿佛一夜间,我居住的这个小院都飘满了梅花的清香。
王安石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家的梅花,是我十年前从春城带回来。那年五一劳动节,南湖公园修葺扩建,建筑工人把湖畔西南角的一大片梅花树全部铲下来,放在西门内的甬道上。我正好到位于公园南部的某宾馆送厨具设备,见这些梅花树不错,卸完货往回走时,征得公园管理处负责人的同意,便挑了些装在车上,用篷布一盖拉回了家。到家后,我爱人就把这些梅花树栽到了院子西面向阳的水湾边上。第一年,由于缓苗和管理不善,梅花开得很晚,直到四月份才稀稀拉拉开放。后来,我请教了养花的行家,得到了梅花树管理的方法,又把这些方法说给我爱人听,她说:“就这些?这有啥难的,你忙你的,我能办到。”
梅花树喜阳,我爱人把它们一棵一棵地栽在水湾东岸上,按照养花行家教的方法浇水、施肥、防虫、剪枝。到第三年的三月中旬,这些梅花便热烈地盛开了,从盛开到凋谢,约有二十七八天的时间,与院子南小河岸上的桃花脚赶脚地绽放。先是梅花妖冶,后是桃花灼灼,一直接力到五一劳动节,院子里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花香四溢,满眼缤纷。
王安石又有诗云:“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华发寻春”很实际,我不到六十岁,不多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虽然如此,但我比半山先生幸运,我不用到处寻春赏梅,拿个马扎,端一杯酒,坐在自家院里就可以与梅花“对饮小酌”。
养梅花的这十年里,我爱人对梅花的研究颇有心得,不仅学会了煮梅花粥,也学会了做梅花饼,还学会了制梅花茶。一次逛书店读书时,才知道梅花粥最早出自清人曹廷栋的《老老恒言》。周作人先生曾对此书作过高度评价,称之“可以作为六十寿礼的好书”。梅花粥有疏肝理气、健脾开胃之功效。盛夏厌食的日子里,每天喝上一小碗,不但可以增加食欲、强身健体,还能生津止渴,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元宵节赏梅,这是头一回,在皎洁的月光里,那涌动的清香扑面而来,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正应了“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诗句。
今年元宵节赏梅,让我想起了“折梅赠春”的典故。北朝名将陆凯有一年带兵南征,在梅岭见到漫山遍野的怒放的梅花,觉得异常美妙,不由地想起了南朝的好友范晔,于是他采下一枝梅花。回到驿站后,恰有驿使起程,他就悉心包好那枝梅花,托驿使带给范晔,并赋诗一首相寄:“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出身名门大家,又是高官重臣,家里绫罗绸缎、稀世珍宝肯定不缺,要送点贵重的物品给远方的朋友,于他绝非难事。然而在他看来,送什么也比不上送花,而且是梅花,乍看起来似乎一钱不值,实际上却豪赠了一个春天。梅花本就是高洁耿介的象征,“折梅赠春”寓意两人的情谊深厚而纯粹,不沾丝毫世尘。收到诗与梅花的范晔,被感动,潸然泪下。后人以“一支春”作为梅花的代称雅号,也常用于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再到后来发展成为词牌名。
就在那一刻,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和鞭炮声,把我从浩瀚的诗国词海、典籍典故里拉了回来。月光下,我轻轻抚摸着缀满花朵的梅枝,也想折下一枝来送给文朋诗友,但我已把梅花视作恋人、挚友,怎能下得了手?
今年也赶得巧,农历正月十四正值立春,且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是不是天公作美让我元宵节赏梅?深夜躺下后,听风过梅花沙沙作响,久久不能入眠,心忧娇艳的梅花被风吹落。
清早即起,我匆匆奔出去,急切地走近梅花,“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只见梅花在春风的吹拂中,更加神采奕奕,且馨香依旧扑鼻。
那一刻,我想,春天说来就来,梅花馨香满庭院,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