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藏在西瓜里的温情
□高延新
  今年端午假期,我们一家驱车百里从工作地回到了农村老家。夏日炎炎,疲惫不堪,两个孩子坐立不安,心烦意乱,苦苦“哀求”,非要吃雪糕解暑。看着“可怜巴巴”的孩子,我本同意,可妻子又怕两个孩子吃坏肚子,坚决不同意。两个孩子心不如愿,故而开始捣乱。小的哭,大的抱怨。“雪糕不让吃,那我领你们去摘西瓜吃吧。”我随口这么一说,立即勾起了两个孩子的好奇之心。
  过了黄河向北继续行驶,就是我的故乡惠民。
  炎炎夏日,草木盛装。沿黄河大堤驱车疾驰,清新空气灌满小汽车,泥土的芬芳与果蔬的清香侵扰着人的味蕾。车窗外郁郁葱葱,姹紫嫣红,这浓妆淡抹的夏色令人心旷神怡。路旁有瓜农守着瓜摊,手里摇着蒲扇,一条毛巾圈在脖子上。支起的太阳伞遮出巴掌大的阴凉,在烈日下好像成了摆设。“没吃上雪糕,那就给你们买个西瓜解渴吧。”妻子对两个孩子说。“西瓜还不都一样,难道老家的西瓜有特别之处?”大女儿疑惑不解地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枳北橘,当然不一样,要不让你爸爸给你买一个尝尝吧。”妻子回复着女儿。
  我找了一个树荫把车停好,一家人下车买起了西瓜。
  “大侄子,这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西瓜。今年雨水少,西瓜没窜起个来,但口感很好,沙瓤甘甜。”看见我们过来,大叔忙着开了腔。“旱瓜涝枣,今年雨水少,西瓜大不了,糖分应该不低。”妻子随口应和着。说话间,大叔干脆给切开一个让我们尝尝。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得籽儿多,个个黑脸膛。”“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进去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两个调皮的孩子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猜起了谜语。“叔啊,你这是种了几亩啊,咋没有把西瓜送麻店西瓜批发市场呢?”我不解地问。“你看我身后就是西瓜地,套种的,没有多少,孩子们都不在家,我们老两口折腾不动。我在这里摆个摊子,一来方便南来北往过路的人吃着方便,二来能卖点就卖点,也算换点肥料钱。”大叔转身指着远处的西瓜地说。
  顺着大叔手指的方向望去,青藤绿蔓连天,“瓜娃子”半遮半掩,这情景多了几分绿野仙踪的意思。我们一家席地而坐,品尝老人切开的西瓜。“这西瓜不但口感好,还带有温度,热乎乎的呢。”女儿几口下肚开了腔。“是来,咋就跟楼上的西瓜不一样呢?”小女儿也搭上一句。“黄河滩,多为沙土地,光照充足,有助于糖分的积累。相比来说,黄河滩的西瓜口感要好一些。”大叔忙着补充道。“我跟老伴儿在黄河滩种瓜几十年了,这几年老伴身体不好,从种到收就靠我这个糟老头子,我坚持种瓜,主要是为了孩子们,他们吃着方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满打满算孩子们回家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趁着还能干动,再给孩子们种几年。这西瓜无农药残留,无药剂催熟,都是用的有机肥,口感很好,十里八乡应该找不到第二家。”大叔敞开了心扉,说话间眼里泪珠闪烁。我们一家人听得入迷,也很感动。两个孩子看着老人流下了泪,更慌了神,不知所措。大女儿从妻子的包里抽湿巾递给老人,腼腆的小女儿呆呆地望着老人。
  “大叔,我们要你摆在路边上的这十几个瓜,然后我们再去瓜地里摘上一些,车就是这么个小轿车,能拉多少我们就可劲地装。大小不挑,从地头开始下手。”我痛快地说。“大侄子,你们只摘大的,小的瓜先留一留,等两天再摘。”大叔定了定神说。
  蓝天白云烈日下,青藤绿蔓的瓜地间,三代人一起上阵摘西瓜。虽然大叔不是亲人,此刻在我们一家人眼里,已经成了一家人。大叔挑瓜、摘瓜、递瓜动作娴熟,虽为初次相见,我们与老人、老人与孩子之间配合默契,那是“爱”的互动、“爱”的配合、“爱”的传递,令人感动不已。大叔嘴角微微扬起,微笑那么甜美、那么纯真。
  西瓜圆又圆,人心暖又暖。“你看老人多真诚,笑得那么甜美。老人路边摆摊应该另有他意吧,不像是卖瓜,而是在寻觅生活的乐趣,填补心灵的空虚,等待亲人的陪伴呀!”妻子一边往车上装着西瓜,一边说着。“老人的孩子肯定好长时间没回来了,老人卖瓜,其实是想孩子们了。”我对妻子说。
  西瓜装满车,妻子建议多给老人几百元钱,可朴实的老人断然拒绝。老人说,种下西瓜的那一刻,就像种下了一种期盼,盼着西瓜快快长大成熟,也念想着孩子们多回来看看。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忙自己的事业,在孩子们心中自然有一杆权衡之秤。看得出来,老人没有责怪孩子们的意思,言语间透出庄稼人那种善良与大爱。
  我们的车渐渐驶远,老人却不停地向我们挥手道别,直到看着我们的车消失在他的视线里。瓜熟了,他一定坚信心里的那份期待会实现,他的心也在拼命地呼唤,迫切等待一大家相聚团圆。“多甜的西瓜,多好的老人。今天我们不光买到了西瓜,还看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冷暖。”妻子对我说。“是啊,人总有老的那么一天,但父母对儿女的念想永远不会停止。等我们老了,也回到黄河滩种西瓜吧,生活充实,而且甜蜜。”我回答妻子。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