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山东港口滨州港:
创新机制提质增效 吞吐量节节攀升
  滨州日报/滨州网北海讯(通讯员兰国辉韩朋朋报道)2019年8月6日,肩负着山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信任与期望,山东省港口集团应运而生。滨州与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东营7个沿海港口,握指成拳融为一家,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3年来,滨州港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驱动优势,业务范围、货源货种和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各项生产效率屡创新高,吞吐量实现连年跨越式增长,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深度融合中蹚出适合自身高质量发展新路。
  7月29日早上6点,“浙兴航168”货轮装载的20492吨铝矾土在滨州港卸完离泊。40分钟后,满载6110头进境种牛的“佳元”轮又在码头靠岸。一年多以前,两艘船一离一靠这中间的空当是4个小时。之所以时间大幅缩短,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采用了“套泊热接”作业模式。
  滨州港生产运营部副部长吕明冬介绍:滨州港目前是3万吨级单向航道,全长17.5公里。以前离泊船需在1#浮标下线驶离航道后,靠泊船才能在1#浮标上线进入航道。在滨州海事大力支持下,采用“套泊热接”作业模式后,可提前安排靠泊船起锚进港,离泊船离开泊位后,靠泊船与其在港池安全会遇后,靠上码头。这样操作后将两船一离一靠空泊时间压缩至最短,从而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
  今年以来,滨州港“套泊热接”作业模式执行187组,压缩待泊时间共421.6小时,相当于多“接待”了25艘次船。为有效助力港航企业降本增效,滨州港将各个环节逐一优化,创新“三船组合”“双十一替”“四专一清一取”等生产组织模式,将港口功能发挥到极致。
  “过去我们船舶靠泊滨州港的时候,通常在锚地等待进港。这两年,滨州港实行‘四专一清一取’‘套泊热接’等作业模式,大大压缩了船舶靠离时间,节约了我们公司的综合物流运输成本。”滨州滨翔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温慧超说。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后,滨州港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货源不断增多,大量船舶集中到港,以前的“港等船”变成现在的“船等港”,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422米泊位岸线资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滨州港生产运营部业务经理冯传朋介绍:“滨州港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套泊热接’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来港船舶真正实现了快靠、快卸、快离,为腹地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及时、高效的港口服务。”
  吞吐量加大,倒逼“前沿码头”提质增效;货物种类不断增多,则对21万平方米的“后方阵地”——货物堆场提出了新考验。
  在港口作业现场,滨州港散货大队副队长幽万祥说:“在我们左手边是集装箱、氧化铝、原盐等货物,右手边是铝矾土、铁粉等大宗矿石类货物。因为种类比较多,我们在分配堆场的时候,遵循客户至上原则,科学安排堆场区域。对于市提量大且时间要求紧的优先安排落地,将货物卸在前沿或前方堆场,降低倒栈作业量,提高单船效率,充分压缩在港船时,为客户降低费用。需要周转的货物搬捣堆放在后方堆场,并合理安排市提路线和次序,保证车辆顺利疏港,提高堆场货物周转量。”
  2个生产泊位、422米岸线,2019年吞吐量578万吨;2020年,全年泊位利用率63%,完成吞吐量681万吨(同比增长18%);2021年,全年泊位利用率提升至70%,完成吞吐量841万吨(同比增长23%);2022年上半年,完成477.23万吨吞吐量,并创造4、5月份吞吐量连续突破百万吨纪录,泊位利用率达到72%,全年吞吐量预计实现1000万吨以上。3年实现跨越式增长,百米岸线吞吐量突破200万吨。节节攀升的数据背后,是滨州港人对市场的不断开拓。3年来,滨州港服务企业达到数百家。
  滨州港副总经理刘恩彬介绍:“在港口一体化改革之前,我们业务人员出去跑市场,跟客户讲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滨州港能做什么。现在,我们底气更足了,可以讲山东港口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协同上下游兄弟港口,包括航运板块,为战略合作伙伴和一些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个性化服务。在港口建设、口岸开放、生产组织以及内外贸易开发方面,我们得到了滨州市政府、口岸办、交通、海事、海关、边检等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加快项目建设,同时做好市场开发,计划下半年完成500万吨以上的油气业务储备,滨州港将逐步形成干散货、油气兼备,集装箱业务同步发展的综合性特色港口,更好地服务腹地企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